在股市的喧嚣中,沪指突破3800点的消息让众多投资者为之振奋。半导体行业的狂热尤为引人注目,其中寒武纪的市值甚至一度与中芯国际持平。然而,在这波狂欢背后,一股大资金正在悄然调整其仓位布局,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策略与逻辑?
首先,让我们聚焦于算力板块的惊人表现。今年上半年,整个AI算力板块的净利润增速高达56.27%,这一数字创下了五年来的新高。宏景科技的利润激增725%,新易盛的净利润也实现了超过350%的增长,就连正在转型中的顺网科技也交出了69%的净利润增长成绩单。这不仅仅是市场的回暖,更是算力行业爆发式增长的真实写照。背后的推动力主要有两点:一是全球AI算力投资的急剧增加,据IDC预测,中国智能算力的规模将在明年突破千亿EFLOPS;二是国产替代的加速进程,例如DeepSeek-V3.1成功适配国产芯片UE8M0架构,打破了海外的技术垄断。
然而,在这场狂欢中,外资机构的动作却显得尤为耐人寻味。它们并未盲目追逐那些已经高高在上的热门股,而是集中调研了一批涨幅相对滞后的算力股。数据显示,富瀚微被12家外资机构轮番调研,海光信息、中科曙光、光迅科技等也至少接待了3家外资机构的调研。这些股票虽然在年内涨幅上未能跑赢算力指数,但却无一例外地受到了外资的青睐。
外资为何偏爱这些滞涨股?背后的逻辑逐渐浮出水面。海光信息作为国产DCU芯片的领军企业,其净利润保持稳定增长,同时手握华为昇腾、寒武纪等重量级客户的订单,但其估值却仅为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中科曙光则凭借其全球领先的液冷技术(PUE值仅为1.04),参与了全国80%智算中心的建设,订单量已经排到了明年第一季度。光迅科技则是高端光模块领域的隐形冠军,其净利润增速高达75%,全球算力中心的扩建为其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外资机构的投资策略十分明确:宁可错过,也绝不追高。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寒武纪的市盈率已经超过了4000倍,中际旭创的股价也实现了160%的涨幅,但外资却更愿意挖掘那些业绩扎实、涨幅相对滞后的潜力股。这种策略体现了典型的中长线布局思维,即在市场的情绪泡沫中寻找价值洼地。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如何跟随外资的步伐?这里有三条铁律值得牢记。首先,滞涨并不等于劣质。以光迅科技为例,其上半年净利润增长了75%,但股价却未能跑赢指数,这显然是被市场错杀了。其次,外资调研并不等于股价马上上涨。富瀚微虽然被多家机构调研,但仍需等待三季报的验证来确认其产品的放量情况。最后,不要将所有资金都押注在单只股票上。将资金分散配置在液冷、芯片、光模块等领域的滞涨股中,可以有效对冲技术迭代带来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这轮算力行情并非“雨露均沾”,分化才是市场的主旋律。有的股票如新易盛能实现350%的涨幅,而有的股票如宝信软件则年内下跌。关键就在于业绩能否兑现。对于那些持有高估值题材股的投资者而言,在即将到来的9月解禁洪峰(82%的流通盘)之前,一定要谨慎行事,做好风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