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米汽车因要求部分用户提前支付车辆尾款而引发广泛争议。据报道,多位小米SU7 Ultra准车主接到通知,被告知需在30天内完成尾款支付,否则订单将被取消。
车主高先生是此次风波中的核心人物之一,他作为400多名小米SU7 Ultra维权群的群主,向媒体透露了事件的细节。高先生表示,他于今年2月预订了小米SU7 Ultra,并支付了2万元定金。然而,近期他收到了小米方面的通知,要求在30天内完成尾款支付,否则订单将依据购车协议进行处理,定金可能不予退还。
高先生介绍,维权群中的多位准车主都收到了类似的通知,甚至有车主因未在规定时间内支付尾款而损失了定金。他提到,小米销售人员的解释是,这些车主流露出不要车或延迟提车的迹象,因此要求提前支付尾款以确保交易的稳定性。
此次风波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小米SU7 Ultra的“挖孔版”车型。据车主们反映,该车型在宣传时承诺具备空气动力学功能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但实际提车后发现并无此功能。车主们不接受小米给出的解释和补偿,质疑其涉嫌虚假宣传,并要求退车退定金。
高先生提到,车主们曾与小米汽车副总裁进行过线下沟通,但问题至今仍未得到解决。部分车主甚至已提起诉讼,但小米方面在诉讼中提出了管辖权异议。
针对车辆未交付却要求用户提前支付尾款的情况,小米汽车官方客服表示,这是由于车辆在准备排产生产交付的前期会产生一定的费用,如备货、物料、生产运输等。为了保障公司的利益,同时确保后续提车流程顺畅,因此要求提前支付尾款。
然而,车主们对此解释并不买账。他们认为,先验车再付尾款是汽车销售行业的惯例,小米汽车的做法违背了这一惯例。他们还指出小米汽车的购车协议中存在霸王条款,对消费者不公平。
法律专家对此表示,如果双方在购车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先付预付款再验车,且该约定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那么双方都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但如果没有明确约定,要求消费者先付款再验车可能构成不公平的交易行为,涉嫌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此次风波不仅损害了小米汽车的声誉,也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和心理压力。车主们呼吁小米汽车能够正视问题,积极解决纠纷,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在汽车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的诚信和服务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小米汽车此次风波无疑给其未来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如何妥善处理此次风波,重建消费者信任,将是小米汽车面临的重要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