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余永定反思20年宏观调控:增长是硬道理,未来如何抉择?

   时间:2025-08-21 00:49:47 来源:长安街读书会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中国宏观经济调控:余永定对过去20多年政策的反思

余永定,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近期对过去20多年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进行了深入反思。他强调,中国经济增长目标的设定不应过分依赖于“潜在经济增长速度”的推算,这一推算过程存在高度不确定性。

根据余永定的观点,潜在经济增长速度是指在不导致物价加速上涨的情况下,经济可以维持的最高增长速度。然而,估算潜在产出存在许多困难,包括数据获取、数据调整和估算方法的不确定性。因此,余永定认为,在确定经济增长目标时,应更多地采用“试错”方法,根据实际的物价上涨率、设备利用率和就业等指标进行调整。

余永定还指出,长期因素虽然会影响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但不能直接用来解释近期经济表现。例如,人口老龄化虽然是一个长期趋势,但无法直接用来预测或解释短期内经济增速的变化。宏观经济政策应更关注直接影响当前经济增速的具体因素,如通货膨胀形势、财政状况和市场对国债的需求等。

在讨论宏观经济调控与结构性改革的关系时,余永定认为两者并不相互排斥。宏观需求管理旨在通过政策工具影响需求总量,以实现充分就业和产能利用,而结构性改革则着眼于提高长期经济增长潜力。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经济发展。

对于2008年推出的“四万亿财政刺激计划”,余永定认为,尽管该计划存在一些问题,如过急过快和造成资源浪费等,但其大方向是正确的。中国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后的快速增长,与这一刺激计划密不可分。然而,问题在于刺激计划退出过快,导致宏观经济政策出现大起大落,对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造成了不利影响。

余永定还挑战了传统观念中“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货币现象”的观点。他指出,在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货币供应增速急剧上升,但通货膨胀率却急剧下降,这表明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并不总是由货币供应量变化引起。相反,实体经济供求失衡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更为显著。

余永定还批评了中国货币政策受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过大的现象。他认为,货币政策的松紧程度与房价变化密切相关,这导致货币政策在稳定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方面面临挑战。他建议,应使用货币政策之外的政策手段,如税收政策,来抑制房价过快上涨。

最后,余永定强调,尽管中国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在过去40年中取得了显著成就,但经济学家仍需不断反思和调整政策思路。只有不断发现实践与理论之间的矛盾,并加以修正,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性。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