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深度内容:为何成为未来信息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时间:2025-08-17 18:17:13 来源:长青笔记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信息洪流的时代,获取资讯的方式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尤其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只需动动口,便能迅速得到看似深刻且有价值的回答。然而,这种轻松获取信息的趋势背后,却潜藏着不容忽视的危机:思考能力的退化、判断力的缺失、盲目跟风、深度学习能力的丧失、注意力的分散以及耐心的匮乏。

人工智能的便捷性犹如一把双刃剑,虽极大地提升了效率,但过度依赖却可能导致深度阅读的缺失。不少朋友向我反映,他们已经难以静下心来阅读书籍,甚至连超过三分钟的视频都无法耐心看完,这很大程度上归咎于短视频的泛滥。

短视频以其短平快的特点,反复刺激大脑,使多巴胺得到满足,导致大脑的兴奋阈值不断升高,需要更强的刺激才能获得同样的满足感。大脑一旦适应了这种高强度的刺激,便会觉得阅读、思考和学习变得乏味甚至痛苦,这正是注意力严重缺失的表现。注意力,这一稀缺资源,其价值甚至超越了时间和金钱,它的流失意味着主动创造财富能力的减弱。

为了保持注意力,我坚持深度学习和输出,尽管这一过程在初期颇为艰难。在大量写作的过程中,不少朋友发现我动辄撰写2000字甚至3000字以上的长文,表示缺乏耐心阅读,并建议我缩短篇幅以迎合大众口味,或许能吸引更多关注。然而,我坚持自己的写作风格,不为迎合而妥协。

长文,对我而言,是一种深度思考和总结的过程。虽然字数并非衡量内容深度的唯一标准,但要让观点系统化阐述并提供有力论据,往往需要一定的篇幅。当然,我还会力求语言的精准,提高信息密度和逻辑性,同时兼顾可读性和情感共鸣。

长文,实际上是一道高门槛,它能自动筛选出真正的读者。在自媒体领域,虽然短平快的内容更受欢迎,但长文却能帮助创作者筛选出有真正需求的读者,建立长期价值。流量虽重要,但深度内容才是资产。那些依靠流量变现的网红,一旦算法调整,流量便会急剧下降,收入如过山车般起伏。而坚持价值输出的创作者,却能获得稳定且精准的流量,不受算法影响。

写长文,并非简单地堆砌字数,而是要求精准表达,研究观众需求。明确自己的定位,深挖目标人群的核心痛点,以对方能接受的方式精准交付解决方案。我写作时,不仅输出个人感受,更注重提供方法论和行动建议,让读者觉得有用,从而吸引更多精准用户。

深度长文,是创作者的生产资料,具有可积累、可复用、可垄断、可交换的属性。一篇优秀的长文,即使在多年后仍能吸引读者,成为精准付费用户。许多作家,如九边、姜胡说、周岭,都是通过平台输出深度内容,积累影响力后整合出书。这是打造个人知识模块的有效路径,门槛相对较低,只需愿意付出时间。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坚持写深度长文或许在初期会吃亏,但它能真正吸引同频的人。事实上,不少平台已经开始鼓励长内容创作,如某音推出精选版,小某书增加长文模式。长内容能增加用户粘性,提升平台内容质量和品牌价值,同时拓展商业化空间。

在这个时代,真正的捷径或许并不存在,而那些看似缓慢的道路,往往才是通往成功的快车道。真正的财富,不在于一时的收入,而在于那些能24小时为你创造价值的资产。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