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商行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快递业的巨变,从最初的江浙沪包邮到如今几乎全国范围内的包邮服务,连快递费用也从昔日的9.9元包邮降至如今的1元包邮,快递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在双十一等购物狂欢节期间,等待快递的到来成为众多消费者的共同期待。
然而,随着物流市场的日益饱和,各大快递公司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纷纷选择降价策略。2019年,快递价格战全面爆发,单件快递的平均价格从15至20元迅速下滑至11至12元,甚至出现8毛钱即可寄送全国的极端低价。
在这场激烈的价格战中,快递费用的下降直接导致了服务质量的下滑。曾经送货上门的快递服务,如今大多被放置在菜鸟驿站、丰巢等代收点,甚至丰巢还推出了超时收费政策。消费者对此怨声载道,快递公司则面临消费者的强烈指责。然而,在这场博弈中,最受压榨的其实是快递员群体。
尽管国家法律规定,快递公司应将快件投递到约定的收件地址或指定代收人,并当面验收,但现实情况却是,快递往往被随意放置在代收点。消费者的抗议并未带来实质性的改善,因为快递公司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更倾向于使用代收点服务,以减少人工成本。
以往,快递员需要亲自打电话联系收件人,若收件人不在家还需进行二次派送,人工成本高昂。而菜鸟驿站和丰巢等代收点的出现,虽然帮助快递公司降低了成本,但快递员的工作量并未减少,工资也未得到相应提升。因此,快递价格的降低,实际上是在压榨消费者和快递员。
由于不堪重负,多地快递网点出现罢工、停工现象。据统计,“三通一达”等快递公司在多个省市的网点运营情况堪忧,标注为“网点异常”、“快件积压严重”、“无人派送”等问题频发。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薪资拖欠。
在购物节期间,本就人手紧缺的快递行业更是雪上加霜。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各大快递公司在今年双十一前临时增加了49万名用工人员,这一数字占全国400万邮政快递从业人员的10%以上。
自2019年5月快递价格战打响以来,“三通一达”等快递公司的基层网点和快递员收入被严重挤压,派送不稳定性问题日益加剧。调查显示,加盟式快递企业中,仅有10%的加盟商盈利,其余90%要么亏损,要么盈亏持平。多地网点的停工罢工,不仅导致快递派送不稳定,还引发了消费者快递延期、货物丢失等问题,快递服务体验大打折扣。在这场价格战中,消费者和快递员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