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恒大,一个曾经的资本巨擘,即将迎来其在港交所的谢幕时刻。2025年8月25日,这家曾经风光无限的内地民营房企巨头,将从公众的视线中正式退场,标志着其长达16年的上市旅程画上句号。
回顾恒大的辉煌岁月,2009年其以超过700亿港元的市值登陆港股市场,一时风头无两。然而,世事难料,如今在退市前夕,其市值已缩水至仅剩21.5亿港元,跌幅之巨,令人咋舌。这一戏剧性的转变,不仅反映了资本市场的冷酷无情,更成为中国房地产行业深度变革的一个缩影。
恒大的退市之路,伴随着一系列关键的时间节点。最后交易日定格在2025年8月22日,距离退市仅剩短短数日。而退市的原因,则是因为其持续停牌超过18个月,未能满足复牌要求。这一消息,无疑给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债权人、产业链上下游的自由职业者以及中小投资者,都在这场资本风暴中遭受了重创。债权人面临血本无归的困境,债务重组的希望渺茫;装修、设计等行业的从业者业务量锐减,生活陷入困境;而中小投资者则手持无法流通的股票,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尽管恒大方面已经声明无意申请复核退市决定,但退市并不意味着一切就此结束。清盘人仍在努力处置资产,以挽回部分损失。然而,更尖锐的问题也随之浮现:烂尾楼业主的权益如何得到保障?其他暴雷的房企是否会步恒大的后尘?房地产市场的投资逻辑是否已经彻底颠覆?
恒大的退市,无疑为整个房地产行业敲响了警钟。它用16年的时间,演绎了一场从“首富摇篮”到“退市样本”的资本传奇,同时也给所有投资者上了一堂深刻的风险教育课。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没有永不落幕的盛宴,只有适者生存的残酷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