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百果园因董事长余惠勇的一番言论而陷入舆论风波。余惠勇在视频中表示,百果园始终坚持“教育消费者成熟”,而非盲目迎合市场对低价的需求。
这一观点迅速在网络上发酵,引发了广泛讨论。8月9日,余惠勇的言论在网络上传播开来,其中“我们不会去迎合消费者,他并不清楚的,所谓的便宜之类的,我们想告知消费者,最后是消费者自己的选择”等表述,被部分网友解读为“傲慢”和“居高临下”。不少消费者对此表示不满,认为企业应当理解并尊重消费者的需求,而非试图“教育”消费者。
面对舆论的质疑,百果园于8月10日作出回应,称该短视频有意截取了董事长发言中最具争议的部分,属于“断章取义”。然而,这一回应并未能完全平息外界的争议。8月11日,百果园集团的股价在盘中一度下跌近7%,显示出市场对这一事件的敏感态度。
事实上,百果园近年来的业绩表现确实面临不小的压力。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2.73亿元,同比下滑9.81%;同时,公司归母净利润亏损3.86亿元,同比下滑高达206.72%,这也是自2023年港股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公司的门店数量也在减少,去年净关闭了966家门店,付费会员数也锐减了27.1%。
这一系列的挑战使得百果园在市场上的地位变得微妙起来。而余惠勇的此番言论,更像是一根导火索,点燃了消费者长期积累的不满情绪。不少消费者认为,企业应当更加注重消费者的体验和需求,而非一味地强调自身的理念和品质。
值得注意的是,百果园并非唯一一个因类似言论而陷入争议的品牌。在此之前,巴奴火锅、钟薛高等品牌的创始人也曾因类似言论而引发舆论关注。这些事件都暴露出品牌在与消费者沟通时存在的问题,即过于强调自身的理念和品质,而忽视了消费者的感受和需求。
有营销专家指出,品牌在与消费者沟通时应当更加注重理解和尊重消费者的需求。商业的本质并不是教育消费者成熟,而是要在品质与体验、价值与价格之间找到平衡。只有这样,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从百果园的此次争议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消费者对于品牌态度的敏感和挑剔。在现代社会,消费者的选择更加多样化,品牌要想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就必须更加注重消费者的体验和需求。否则,即使拥有再好的品质和理念,也难以在市场中立足。
百果园还应当从此次争议中吸取教训,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和互动。只有通过更加开放和透明的沟通方式,才能建立起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关系,从而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消费者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