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家名为“假装上班无限公司”的奇特企业在网络上掀起热议浪潮。
杭州,这家别具一格的机构以提供“朝九晚五”的付费上班体验而著称,每日仅需30元。据相关报道,自开业以来,已有数十人踏入这扇充满好奇的大门。其中,不乏只是为应付家人而短暂“打卡”的顾客,他们支付50元后匆匆离去。而更多的常客,则是正在求职路上奔波或急需一处办公空间的行者。
网络上,对于这家公司的评价褒贬不一。支持者认为,这样的服务既经济实惠又便捷;反对者则质疑其存在的必要性,直言“去图书馆或许更为合适”。
事实上,“假装上班公司”的概念已悄然蔓延至多个领域。记者探访发现,不少写字楼的空闲办公室已转型为这种“共享办公”的新形态,甚至一些画室、咖啡店也紧跟潮流,纷纷加入这一行列。
值得注意的是,自去年年底以来,全国各地陆续涌现出多家类似企业。部分商家更是打出“代缴社保”“伪造实习证明”“制造工资流水”等招牌服务,引发业界担忧。有评论指出,这一行业已呈现出异化趋势。
针对这一现象,法律专家发出了警示。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的邱跃律师表示,此类行为涉嫌伪造劳动关系、骗保及提供虚假证明,严重违反了《社会保险法》和《劳动合同法》。他同时提醒求职者,切勿为了隐瞒失业而参与伪造文件,否则一旦被用人单位发现,将面临违约责任。
江苏振泽律师事务所的杨旭律师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假装上班公司”应加强人员管理,确保合法合规经营,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从事非法活动。同时,他也提醒广大“假装上班者”,要保持清醒头脑,避免被不法分子洗脑或卷入违法犯罪行为,更要时刻注意保护个人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