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形势愈发严峻,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在此背景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正逐渐成为应对气候挑战的关键路径。随着各国减碳政策的密集出台,CCUS行业正步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期。
根据权威市场研究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全球CCUS行业的年投资额预计将从2023年的126亿美元急剧增加到2028年的768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43.5%。作为碳排放大国,中国在CCUS领域的投入同样引人注目,预计年投资额将从2023年的216亿元人民币跃升至2028年的993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达到35.7%,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在中国,CCUS行业的细分领域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特别是燃料乙醇市场,随着需求的持续攀升,预计2024年至2029年的产出市场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5.5%。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低碳且可持续的乙醇生产方式成为市场的新宠,为相关企业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航空业的绿色转型也在推动可持续航空燃料需求的急剧增长,成为CCUS行业的新增长极。
在这一波CCUS行业的浪潮中,首钢朗泽凭借其合成生物技术的创新应用,成为了行业的佼佼者。自2011年成立以来,首钢朗泽一直致力于减碳技术的研发,成功将合成生物技术从实验室推向了工业化生产的阶段。如今,它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唯一一家经验证、能够通过转化含碳工业尾气实现乙醇及微生物蛋白商业化与规模化生产的企业。
首钢朗泽的合成生物技术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它不仅有助于推动ESG(环境、社会和治理)的发展,还加速了从CCS(碳捕集与封存)到CCUS的过渡。该技术产出的乙醇,不仅可以作为车用燃料,还可以用于香水、包装材料等工业原料,同时产出的微生物蛋白更是为中国带来了首个新型饲料蛋白原料,并获得了农业农村部的首张饲料原料类别的新产品证书。与传统碳捕集方式生产的基础化工品相比,这些产品具有更高的附加值。
经过十余年的技术攻坚,首钢朗泽已经建立了全流程标准化生产体系,并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了技术的工业化放大,拥有广泛的应用实践。公司依托首创的大型气-液-固连续生物发酵反应器,实现了万吨级的生产规模,一次菌种接种最长可连续生产300天,其稳定性和生产效率在行业中遥遥领先。从河北首朗一期的投产,到快速复制到宁夏、贵州等地,首钢朗泽的技术已成功从钢铁行业拓展至铁合金行业,展现出强大的跨领域复制能力。
首钢朗泽还攻克了气体净化、连续发酵等核心技术,实现了工业尾气的再生利用,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公司还推动了工厂的自动化升级,使得2022至2024年的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0.3%,充分展示了其技术商业化的强大生命力。作为CCUS行业的创新先锋,首钢朗泽以合成生物技术的产业化实践,为全球减碳事业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