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80后跨界造火箭,蓝箭航天冲刺科创板,中国版SpaceX估值200亿IPO在即

   时间:2025-08-03 21:54:08 来源:投资家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近日的一则消息中,中国商业航天领域迎来了一次重大震动。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家被誉为“中国版SpaceX”的企业,已正式与中金公司签署科创板上市辅导协议,踏上了IPO的征途。这家估值高达200亿的公司,其背后的故事尤为引人注目。

蓝箭航天的领航者并非航天领域的资深专家,而是一位80后的银行家——张昌武。他毕业于清华经管学院,曾在汇丰银行和西班牙桑坦德银行担任要职。2015年,当张昌武决定放弃银行的高薪职位,转而投身民营商业火箭领域时,这一决定在金融界引起了轩然大波。那时,中国的民营商业航天几乎是一片空白,而他选择的液氧甲烷技术路线更是鲜有人敢尝试。

面对外界的质疑和技术的重重困难,张昌武和他的团队并未退缩。他们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重试,终于在2023年成功发射了朱雀二号遥二火箭,成为全球首枚成功入轨的液氧甲烷火箭。此后,朱雀二号遥三、改进型遥一火箭也接连成功,将多颗卫星送入太空。2024年9月,朱雀三号试验箭完成了十公里级的垂直起降,标志着蓝箭航天在火箭回收复用技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张昌武的金融背景在创业过程中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他深谙资本运作的规律,为蓝箭航天规划了一条清晰的技术路线和融资节奏。迄今为止,公司已累计获得超过70亿元的融资,背后不仅有红杉资本、碧桂园创投等头部机构的支持,还有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这样的“国家队”深度参与。这些资金为蓝箭航天的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然而,商业航天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尽管蓝箭航天在技术上取得了显著突破,但资本市场的风向却在微妙变化。今年4月至5月期间,碧桂园和红杉资本等机构相继退出持股,这些动作发生在IPO辅导启动前夕,引发了外界对商业航天长周期、高投入特性的担忧。尽管如此,蓝箭航天仍然坚定地走在了IPO的道路上,希望借助科创板的政策东风,实现更快速的发展。

蓝箭航天的IPO之路不仅是对公司自身实力的一次检验,也是中国商业航天领域的一次重要里程碑。一旦成功上市,蓝箭航天将获得更充足的资金支持,用于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同时,这也将为中国商业航天领域注入新的活力,推动更多企业加入到这场太空竞赛中来。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