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廉价手机壳暗藏隐患,刺鼻异味背后铅超标30倍,你还敢用吗?

   时间:2025-07-15 11:48:56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一则关于手机壳安全问题的消息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话题“9.9元包邮手机壳铅含量超标30倍”迅速登上热搜,引发了消费者对于手机壳质量的担忧。

据悉,在各大电商平台上,9.9元包邮的手机壳销量极高,然而不少消费者在购买后反映,这些手机壳拆封时便散发出浓烈的塑料味,即使使用一个月后,异味仍然难以消散。这股异味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针对这一问题,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曾开展了一次手机壳产品质量专项风险监测。他们从各种销售渠道随机购买了20款价格从十几元到近百元不等的手机壳,并对这些手机壳的有害物质含量进行了评估。结果令人震惊,部分低价手机壳的铅含量远远超出了国家标准的上限,有的甚至超标30倍。

那么,为何这些手机壳会出现铅超标的情况呢?据分析,这主要是由于一些不法小作坊为了降低成本,使用回收塑料、工业级染料,甚至违规添加廉价助剂。更有甚者,回收医疗废料和电子垃圾,经过简单处理后便注塑成型,这样的手机壳重金属含量极易超标。

铅因其能使油漆或涂层更鲜艳、附着力更强、更耐磨,而被一些追求外观花哨的手机壳生产商所青睐。为了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这些生产商可能会在生产过程中添加含铅物质。同时,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中也可能含有铅杂质,一些劣质硅胶或TPU材质的手机壳若使用了这类增塑剂,同样会导致铅超标。

铅含量超标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它不仅对人体细胞有害,还可能破坏骨骼,引发肾衰竭。长期接触铅,会增加患癌风险,对儿童来说可能导致发育异常,成年男性可能出现精子质量下降,女性则容易内分泌紊乱。除了铅之外,部分廉价手机壳还存在甲醛、苯系物超标的问题,长期使用有引发慢性中毒的风险。

面对这一问题,消费者不禁要问,买贵点的手机壳是不是就不会含铅了呢?从监测数据来看,低价手机壳的合格率确实较低,但高价手机壳也不能保证绝对不含铅。因为目前手机壳未被列入强制性认证商品目录,大量“三无”产品通过电商渠道流入市场。有些不良商家即便产品价格较高,也可能为追求利润而使用劣质材料。

那么,作为消费者,该如何区分手机壳是否含铅等有害物质超标呢?专家建议,如果手机壳有强烈刺鼻气味,或者材质标识不清、无标识,表面涂层易脱落,颜色过于鲜艳厚重,尤其是金属电镀色、荧光色等,那么这些手机壳很可能存在有害物质超标的风险。三无产品更是要坚决避开。

为了买到合格的手机壳,消费者在购买时应优先选择液态硅胶或TPU材质的手机壳,这两种材质通常无异味且柔软有韧性。同时,要认准标有3C认证和执行国标《手机壳套通用技术要求》的产品。知名品牌相对更有保障,选择有清晰中文标识的产品,如品牌、材质、生产商、合格证和执行标准等。

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买手机壳时切勿只图便宜好看,而忽视了其潜在的健康风险。选择正规渠道和合格产品,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