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清洁能源转型的大潮中,中国氢能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迅猛势头拓展国际市场。自2025年以来,众多国内氢能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如设备出口、技术研发合作、合资建厂及联合开发等,不断深化与国际伙伴的合作,积极进军海外市场。
近期,兰州兰石集团与沙特阿卜杜拉·哈希姆工业气体与设备公司正式签署了一项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推进氢氨能源全链条技术的研发与商业化应用。这一合作标志着中国氢能企业在中东市场的重要布局。据统计,仅在7月份,国内企业海外氢能相关动态就达到了11项,年内累计“出海”案例更是高达44项,覆盖了中东、欧洲、东南亚等多个关键市场。
在氢能全产业链的海外合作中,电解槽设备成为了引领出海潮流的先锋。兰石重装子公司广东兰石氨氢能源装备与AHG公司签订的PEM电解水制氢设备项目合同,标志着中国企业在氢能装备领域实现了国际市场的重大突破。阳光氢能科技、江苏双良新能源装备等企业也在积极向海外市场交付订单或签署合作协议。
氢能储运环节同样取得了显著进展。国内企业在液氢、氢气长输管道材料等技术领域持续深耕,相关技术逐渐获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兰石集团与AHG公司签署的撬装加氢站项目合同,以及宝山钢铁获得的澳大利亚输氢无缝管线管首单,都是中国氢能企业在储运领域实现海外市场突破的重要里程碑。
绿氢项目投资与EPC总承包也成为了中国氢能企业出海的重要方向。中能建氢能源、惠生工程等企业凭借在传统能源领域的丰富经验和新技术创新能力,以EPC和项目投资整体解决方案模式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同时,燃料电池技术、氢燃料电池汽车等应用端产品也在全球范围内加速布局,展现了中国全方位参与并重塑全球绿氢供应链的坚定决心。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背景下,海外氢能市场需求迅速释放。欧洲碳中和政策及中东新能源转型为氢能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交通领域,氢燃料电池汽车在欧洲得到了加速推广,德国、法国等国大力布局氢能重卡、公交车及乘用车,并计划在2030年前建成数千座加氢站。日本丰田等车企也在主导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致力于在2050年实现“氢能社会”的目标。
国内政策层面对氢能产业的支持也在不断加码。工信部发布的《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清洁氢制取、存储与转储、输运与配给、动力与物料利用四大方向的研究任务。国家能源局印发的《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也提出了加强氢能、绿色液体燃料等领域标准供给,稳步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及可持续燃料产业的措施。
中国氢能企业在海外合作中展现出多元化的特征。除了设备直供、EPC总包承接、联合开发外,还包括合资建厂、技术许可等多种形式。江苏国富氢能在德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地布局电解槽生产基地,北京中电丰业也在西班牙设立了电解槽生产工厂。中船派瑞氢能还与国外企业开展了技术授权合作。这些跨国合作不仅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氢能技术的交流,还加速了技术创新突破,使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了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了氢能产业的全链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