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保持了稳健的增长态势,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了66万亿元,同比增长5.3%,为实现全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对外部环境的挑战,尤其是美国加征高额关税的影响,中国经济在二季度依然实现了5.2%的同比增长。其中,出口表现尤为亮眼,同比增长7.2%,较一季度有所回升,显示出中国出口商品的强大竞争力。同时,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也有所提升,这得益于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持续推动。然而,投资领域却出现了一定的回落,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以及房地产投资均有所放缓。
针对当前的经济运行状况以及下半年的展望,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刘校长认为,上半年中国经济的增长得益于超预期的出口和一揽子增量政策带来的消费反弹,显示出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弹性。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到一些结构性变化,如供给端增长好于需求端,制造业表现优于服务业等。
对于下半年的经济形势,刘元春表示,出口部门可能会面临一定压力,但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依然存在,外部环境对中国经济的扰动可能不会太大。然而,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投资领域,由于投资收益下降和反“内卷”政策的影响,投资增速可能会继续回落,因此稳投资政策需要进一步加力。
在消费方面,刘元春认为下半年有望维持平稳增长。除了短期的刺激政策外,还需要通过完善社保体系、提升居民收入等措施来推动消费的长期回升。同时,还需要解决消费供给瓶颈问题,释放相关消费潜力。
在推动物价合理回升方面,刘元春指出,当前物价低迷是有效需求不足的反映,需要宏观层面落实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还需要在微观层面采取措施,整治“内卷式”竞争,改善企业利润和投资收益。
对于下半年的财政政策,刘元春认为需要维持广义财政支出的相当强度,加快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专项债的发行使用,并可能加大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推出力度。同时,也有必要降息以降低企业面临的实际利率水平。
在房地产市场方面,刘元春表示下半年需要更大力度地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这包括处理好房地产企业债务问题、加大收储力度以及培育新需求等措施。预计下半年会有相关政策陆续推出,以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最后,在反“内卷”工作方面,刘元春认为需要恢复市场自身的调节能力,加强市场监管和法治建设,减少不当干预,以实现市场功能的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