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瞬息万变的零售市场中,一个显著的趋势正在浮现:大单品战略正逐步成为中国商超竞争的新焦点。这一趋势不仅重塑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也深刻影响了商超的运营逻辑。
近期,山姆超市因下架部分自营商品并引进好丽友派,引发了消费者的广泛讨论。而另一边,胖东来与酒鬼酒联手推出的“自由爱”白酒,以200元的价格定位,迅速成为市场焦点,预计年营收将冲击10亿大关。这一退一进之间,中国商超自有品牌的发展路径已清晰可见:大单品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社交媒体上,“山姆背叛论”尚未平息,胖东来、盒马、奥乐齐等商超品牌却已凭借一系列爆款产品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这些爆款不仅价格亲民,更重要的是,它们赋予了消费者“闭眼买也不踩雷”的品牌信任。从9.9元的白酒到200元的联名款,从基础日用品到轻奢酒饮,商超自有品牌的战场正在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
尼尔森的数据显示,超过半数的中国消费者愿意为优质自有品牌买单,其中62%的人认为自有品牌已能替代同质化严重的品牌商品。这一趋势表明,由严选单品引领的零售变革正在悄然改变中国商超的竞争格局。得大单品者,无疑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
回顾历史,自有品牌在中国并非新鲜事物。早在2010年代,家乐福、大润发、沃尔玛等传统线下商超就已涉足自有品牌领域,主要销售生活基本用品如服装、饮用水、调料等。彼时,自营商品主打性价比,价格较同类商品低5%—20%,利润却高出5%—15%。然而,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自有品牌的优势已不再局限于价格,而是转向了质量。
如今,中国自有品牌市场已趋于成熟。沃尔玛中国CEO朱晓静在2025年供应商大会上明确表示,沃尔玛中国的商品逻辑已转变为“精选SKU、单品驱动”。这一转变不仅体现在营销方式的升级上,更反映在选品的多样化上。从基础的日化用品到具有奢侈属性的酒类、茶叶、蛋糕等,自有品牌的触角已延伸至多个领域。
胖东来无疑是这一趋势的佼佼者。除了“自由爱”白酒外,其DL精酿小麦啤酒、自营茶叶等单品也备受消费者追捧。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榜单,胖东来超市板块销售额在2024年同比增长76.0%,门店数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实现如此高速增长,大单品战略功不可没。
同样,盒马集团也在大单品战略上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2025年,盒马实现全年盈利,自有品牌SKU超1200个,销售占比达35%。其中,榴莲千层蛋糕、草莓盒子蛋糕等爆款产品频出,草莓盒子蛋糕的销售额更是突破了1亿元大关。
那么,这些大单品是如何炼成的呢?关键在于成本和利润管控以及供应链的优化。以盒马为例,其通过185个“盒马村”直控草莓供应,从蛋糕坯到草莓、面粉到奶油,全程由盒马“一手包办”。这种全流程的管控不仅降低了原料成本,还提高了产品质量。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奥乐齐。这家号称“穷鬼超市”的品牌将德国“精简高效”的基因与中国经济形势及购买习惯相结合,SKU控制在2000以内,其中90%为自有品牌。通过规模化集采降低中间成本,奥乐齐得以推出9.9元白酒、8.5元鲜奶等爆品。
然而,单纯的价格竞争已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只有当商品质量保证转化为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时,才能真正孕育出爆款产品。胖东来在打造“透明供应链”的同时,也树立了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这种信任不仅体现在明码标价上,更体现在自建检测中心、杜绝农残超标商品上架等实际行动中。
在消费理性化与品质需求并存的当下,中国商超自有品牌的发展已迈入深水区。无论是山姆的下架风波还是胖东来的爆款神话,都揭示了一个核心逻辑:单纯的价格战已成过去,以供应链掌控力为根基、以品牌信任为护城河的大单品战略正成为零售企业突围的关键。
随着永辉开始效仿胖东来、奥乐齐用90%自有品牌占比实现极致性价比,这场变革已不再是单个企业的尝试,而是整个行业的集体转向。未来,成功的大单品将需要同时破解供应链的深度整合、品质信任的持续积累以及消费场景的精准捕捉等难题。
在这场围绕大单品的商业博弈中,谁能将“消费者想要的”转化为“消费者信任的”,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这既是对供应链效率的极致追求,也是对品牌价值的深度挖掘。在“既拼价格,更拼价值”的新零售竞赛中,大单品战略无疑将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