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整体呈现出稳健增长态势,31个省份(不含港澳台)陆续公布了各自的经济运行情况,展现了多元化的增长图景。
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前八大经济省份中,除广东外,其余七省均实现了超过全国平均增速(5.3%)的经济增长,具体增速均在5.6%及以上。广东的GDP增速为4.2%,与海南并列倒数第三。江苏和山东作为GDP总量全国第二、第三的省份,分别以5.7%和5.6%的增速,展现了经济大省的增长潜力和韧性。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共有21个省份的GDP增速超过了年初设定的全年目标,为完成全年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一表现与过去两年相比有了显著提升,2023年和2024年分别有17个和23个省份未能完成年初设定的GDP增速目标。
在经济超预期增长的省份中,西藏、甘肃、湖北的GDP增速位居全国前三,均在6%以上。特别是湖北省,上半年GDP增速达6.2%,不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超过了过去三年的全年增速。湖北统计局指出,尽管外部环境压力加大,但湖北依然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同时指出外部不确定因素和内部结构性矛盾仍需关注。
消费成为上半年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全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19个省份的社零增速超过了全国平均增速(5%)。河南和湖北的社零增速分别达到7.2%和6.9%,位居全国前列。多个省份提到,“以旧换新”政策显著促进了相关消费的增长,如河南省的智能设备、通讯器材等零售额增速超过85%。
然而,部分省份的数据也显示出一些挑战。上半年,北京、天津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负增长,上海的增速也较低,位列全国倒数第三。北京的社零同比下降3.8%,主要受汽车和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下降的影响。北京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和就业满意指数也呈现出下滑趋势,其中二季度就业满意指数创13年新低。
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部分经济大省表现低迷。广东和江苏的固投均呈负增长,分别同比下降9.7%和3.9%。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大幅下跌是主要原因之一,广东和江苏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同比下降16.3%和16.0%。尽管如此,仍有省份在固投方面表现出色,如北京的固投同比增速达14.1%,设备购置投资大幅增长99.0%。
河北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0%,主要受石家庄市城中村改造项目快速推进的带动。这些数据表明,尽管部分省份面临挑战,但仍有不少地区通过有效的政策实施和项目推进,实现了经济的稳步增长。
综合来看,202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整体保持了稳健增长,但不同地区间的表现存在差异。部分省份通过消费和投资的双重拉动,实现了经济的超预期增长,而部分省份则面临一些挑战,需要采取更多措施提振信心和促进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