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GaaS引领企服新变革:增长即服务,共探企业增长新航道

   时间:2025-07-29 03:03:17 来源:中国财富网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中国企业级软件市场,2025年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严冬。多家SaaS(软件即服务)上市公司发布的财报预警显示,行业亏损仍在不断扩大,资本市场甚至用“99%亏损”来形容当前的严峻形势。一份权威的行业报告指出,尽管头部SaaS企业的销售毛利率维持在约55%的水平,但高昂的销售与研发费用率合计已超过65%,严重挤压了盈利空间。

经济下行被视为这场寒冬的直接导火索。企业普遍缩减预算、投资变得更为谨慎,生存压力显著增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尽管上半年GDP实现了5.3%的增长,但背后却隐藏着量价背离的隐忧——工业产出增长的同时,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已连续33个月下滑,消费增长与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也在通缩边缘徘徊。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从3月的高点50.5%滑落至6月,跌至荣枯线下方,企业账款拖欠问题愈发严重,产能利用率持续下滑。

然而,更深层次的问题根植于SaaS行业自身。当企业市场总监向SaaS销售人员提出“我需要的不是营销自动化工具,而是下季度经销商线索增长30%”的需求时,对方却只能回答“我们的系统能帮您更高效管理客户信息”,这种供需之间的巨大鸿沟暴露无遗。

为何传统SaaS在中国市场遭遇水土不服?分析指出,这主要归因于三大根深蒂固的问题:价值错位、责任割裂和成本癌变。传统SaaS过于注重软件功能的完备性,而企业客户的核心诉求却是业务指标的改善。这种根本性的错位导致软件使用率无法转化为企业的营收增长,续费率自然难以维持。同时,SaaS企业内部的“销售签单-实施交付-客户成功”流程如同流水线作业,各个环节的责任被割裂开来,销售对续费不负责,实施对效果不负责,客户成功对增长不负责。这种责任的分段外包导致了高昂的跨部门协作成本,成为中国SaaS企业的一大负担。价值传递的低效循环使得获客成本畸高,行业平均获客成本已超过首年合同金额,商业模式面临严峻挑战。

面对这一困境,一种全新的理念——GaaS(增长即服务)应运而生。2025年1月,在北京的一次战略闭门会上,GaaS理念被正式提出,这是对企业级服务本质的重新定义。GaaS将交付物从“软件功能”升维至“增长结果”,旨在解决传统SaaS的价值错位问题。GaaS的三大范式革命包括:价值锚点从功能转向结果,责任体系从分段外包转向全程共担,以及基础收费模型从固定费用转向“基础服务费+增量价值分成”。GaaS的本质是将企业级服务关系从“软件租赁”升级为“增长联营”。

GaaS的落地框架在Martech营销领域已显现出清晰的逻辑路径。以一家企业为例,他们提出了GROWTH引擎框架,包括目标对齐体系、实时整合基座、智能调度中枢、流程嵌入式服务、模块化技术栈以及人机协同网络六大模块。这一框架的核心在于不再关注“客户是否使用了软件”,而是聚焦“客户是否达成了增长”。服务商需要深度理解客户的产业链位置、决策链条、竞争壁垒与价值主张,以提供定制化的增长解决方案。

然而,GaaS之路并非坦途。它面临着规模化悖论、能力鸿沟、信任机制以及风险管控等多重挑战。如何平衡深度定制服务与规模化扩张?如何培养同时精通技术、数据、垂直行业与增长策略的“增长工程师”?如何建立公平透明的效果评估体系?如何管控效果对赌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尽管如此,GaaS仍被视为企业级服务市场的一股清流。它试图将行业从“功能军备竞赛”的泥潭中拔出,重新锚定在客户成功的终极坐标上。GaaS的生命力不在于概念的精巧,而在于对商业本质的回归——所有企业服务的终点都应是推动客户的业务增长。这场由领先企业率先发起的实验虽然仍需数年验证,但其方向已经明确:只有当企业级服务行业敢于与客户同舟共济、共担风险时,才能开辟出新的航道。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