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子,这一曾在新年期间与家人共享的经典零食,如今似乎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然而,它曾是洽洽食品创始人陈先保打造财富帝国的基石。近日,洽洽食品发布了2025年中期业绩预告,预计归母净利润将大幅缩水71.1%-76.3%,这一消息无疑给曾经因瓜子生意风光无限的陈氏家族蒙上了一层阴影。
陈先保,一个出身于江南大学前身无锡轻工业学院的才子,36岁时毅然放弃了国企的稳定工作,投身于商海。他的创业之路始于一款模仿李小龙同款的“双节棍”棒冰,而真正让他名声大噪的,则是1999年推出的洽洽瓜子。陈先保独辟蹊径,采用水煮工艺,使瓜子不仅嗑起来不脏手,还更加入味。洽洽品牌的名字,也巧妙地融合了水煮工艺的三点水和当时流行的恰恰舞元素。
在那个瓜子风靡一时的年代,洽洽食品迅速崛起,销售额在成立一年后便接近3000万元。面对市场上的老大哥“傻子瓜子”和“姚生记瓜子”,洽洽凭借创新的营销策略和产品,成功将生意扩展至全国。其中,陈先保借钱在中央电视台投放广告的决定,更是直接将洽洽品牌推向了全国观众。
2011年,洽洽食品成功在深交所上市,成为国内“炒货第一股”。2012年,陈先保家族凭借瓜子生意创造的30.7亿元收入,荣登安徽省首富宝座。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公司多元化跨界并购薯片、果冻及牛肉酱等业务增长不佳,洽洽食品的发展陷入了停滞。2015年,陈先保再次出山,带领公司入局网红产品“每日坚果”赛道,实现了业绩的二次增长。
然而,瓜子主业的增长却日益艰难。近年来,中国食用葵花籽产量保持稳定,整体变化不大。洽洽瓜子虽然在全国食用葵花籽产量中占比高达22%,在包装瓜子领域的市占率也达到了约50%,但行业增长乏力,使得洽洽瓜子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寻求新的增长点,洽洽食品近年来将目光投向了零食量贩这一新兴渠道。
然而,与零食量贩店的合作虽然带来了收入的增长,却也导致了利润的严重下滑。洽洽食品的毛利率从2022年的32%下滑至2024年的28.8%,2025年一季度更是低至19.5%,远低于零售行业的平均水平。零食量贩店以低价“硬折扣”闻名,洽洽瓜子在赵一鸣零食等门店的标价仅为25.6元/kg,而在传统商超渠道的定价则高达约50元/kg。
面对原料采购价格上升和毛利率下降的双重压力,洽洽食品在2025年上半年利润大幅下降。公司解释称,主要原因是瓜子成本受雨水影响处于高位。在2024年度股东大会上,陈先保表示,公司未来的中短期策略仍将聚焦在坚果和瓜子,同时也在孵化第三大品类,如花生果等。
除了在传统业务上寻求突破,洽洽食品还在不断尝试跨界创新。近日,公司推出了瓜子仁冰淇淋这一新奇产品。然而,频繁跨界是否能让洽洽食品保持品牌焦点,并将其转化为持续增长的动力,仍有待市场检验。
尽管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洽洽食品并未放弃对品质和创新的追求。在未来的日子里,公司将继续在坚果、瓜子等传统业务上深耕细作,同时积极探索新的品类和市场机会。
对于消费者而言,洽洽瓜子不仅仅是一种零食,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回忆。希望洽洽食品能够克服当前的困难,继续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美味和健康的选择。
在零食市场日新月异的今天,洽洽食品需要不断创新和变革,以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