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浙江省气象局官方微信服务平台发出预警,本周省内将迎来多阵雨及雷雨天气。
雨天出行,不少市民为了图方便,选择穿着拖鞋甚至赤脚上阵,直接蹚水前行。然而,这样的行为背后隐藏着不小的健康风险。
在广州,许先生就因雨天双脚浸水,且全天未更换鞋袜,次日高烧40℃,左小腿红肿疼痛。就医后,他被确诊为丹毒。据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谭国玉介绍,许先生此前就有足部真菌感染,雨水浸泡后皮肤屏障破损,导致了链球菌感染。
丹毒,俗称“流火”,是一种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疾病,常见于下肢和面部,表现为局部红斑、发热并伴有疼痛。
暴雨过后,路面积水中混杂了地面和地下管网中的各种污物,包括大量致病细菌、病毒和真菌。如果双脚皮肤有破溃,细菌很容易从伤口进入皮下淋巴管,引发丹毒、脚癣、钩端螺旋体病等疾病。
除了丹毒,雨天蹚水还容易引发其他皮肤病。例如,足部长时间浸水后,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真菌容易生长繁殖,进而引发足癣,俗称“脚气”。小腿接触污水后还可能出现过敏性皮炎,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等症状。
医生特别提醒,体质较弱的老年人和小孩,以及患有足癣、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人群更易中招,一定要远离蹚水。暴雨天如需出行,应尽量穿高筒雨靴或套上厚塑料袋,避免赤足蹚水。蹚水后,要及时清洗晒干鞋子,不要连续穿着。赤足蹚水后,要仔细冲刷足部,保持干爽,还可以用生理盐水冲洗浸泡双小腿约15~20分钟,再用清洁水洗净晾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