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能源近日宣布了一项重大投资决策,旨在进一步拓展其海上风电版图。据悉,该公司全资子公司——深圳市深能海洋能源有限公司旗下的深能海洋能源(汕尾)有限公司,计划斥资78.97亿元人民币,建设深能汕尾红海湾六海上风电项目。
为了满足项目的庞大资金需求,深圳能源决定对海洋能源公司进行增资,增资额为15.31亿元。此次增资将使海洋能源公司的注册资本从5600万元跃升至15.87亿元。紧接着,海洋能源公司将向汕尾公司进行同额增资,使其注册资本从4984万元增加到15.81亿元。
深能汕尾红海湾六海上风电项目位于汕尾市南侧海域,项目规划装机容量达到500兆瓦,预计将安装36台14兆瓦的风力发电机。这些风力发电机预计年等效满发小时数约为3203小时,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将十分可观。
除了风力发电机外,该项目还将建设一系列配套设施,包括一座500千伏的海上升压站和一座同等级别的海上无功补偿站。还将铺设约93.74千米的海底电缆,将电能输送到深汕特别合作区小漠镇的陆上集控中心,最终接入500千伏深汕站,实现“海上风电绿电送深”。该项目还配置了50兆瓦/100兆瓦时的储能系统,并计划建设数智化海上风电场及配套海洋牧场工程,推动新能源与海洋经济的融合发展。
在陆上集控中心的建设上,该项目采用了创新的“共建+自建”模式。汕尾公司将牵头建设共建部分,供红海湾三、四、五、六共4个项目共用并分摊费用。这一模式通过资源共享,显著降低了单个项目的配套成本,体现了集中连片开发的集约化思路。
此次项目的推进正值广东省大力发展海上风电的战略机遇期。广东作为能源消费大省,长期以火电机组为主,节能减排压力巨大。而沿海地区丰富的风能资源为新能源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根据《广东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广东将规模化开发海上风电,打造粤东、粤西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并在“十四五”期间新增海上风电装机约1700万千瓦。
深圳能源早在2023年10月便通过广东省省管海域海上风电项目竞争配置,成功获得了汕尾红海湾六50万千瓦项目的开发权。此次公告标志着该项目已经从规划阶段进入了实质性的建设阶段。
从企业战略的角度来看,深能汕尾红海湾六项目是深圳能源在粤东海上风电领域的重要布局。公司在2025年的工作重点中明确提出,将以粤东海上风电为突破口,突破项目发展的瓶颈。这一战略与粤港澳大湾区绿色低碳发展的需求高度契合。
深圳能源认为,该项目的投资建设不仅高度契合国家能源战略,也符合公司自身的发展战略。一方面,它将丰富公司的能源业务类型,为公司开辟新的大型能源发展赛道;另一方面,它将提升公司绿色清洁能源装机的占比。项目建成后,将为深圳市提供绿色电力,助力深圳市打造世界级绿色低碳产业集群。
然而,公告也提示了项目存在的风险,包括电价波动、施工建设风险以及不可抗力等。为了应对这些风险,深圳能源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参与CCER和绿证交易、控制工程造价、标准化施工、制定应急预案等,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