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日炎炎,全国范围内的电力需求激增,无论是家庭照明还是工业运转,都依赖于一个稳定且高效的电力供应系统。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电力市场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交易机制的建立,正逐步打破地域限制,实现全国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为经济的蓬勃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的复函》,这一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电力市场向更加开放、互联互通的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该机制旨在通过公平、高效的方式,推动电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南方电网公司市场总监李敏虹在接受专访时表示,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交易机制的建立,是推进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助力新能源体系建设的重大举措。她指出,《方案》基于我国当前的电网结构和电力市场发展状况,确立了清晰的原则和流程,涵盖了多种交易场景和品种,为电力市场的互联互通搭建了稳固的基础。
在具体操作上,该机制针对大型直流工程送电、联网工程电能互济交易以及相邻省区电源灵活转供等不同场景,设计了灵活多样的交易方式,包括双边协商、挂牌及集中竞价等。同时,交易品种也涵盖了电力中长期交易、绿色电力交易以及现货市场,确保了电力交易的全面性和灵活性。通过明确的市场准入、安全校核、交易执行等流程,电力交易的每一个环节都得以规范运行。
李敏虹还强调,《方案》所建立的“四个联合”机制,即联合交易组织、交易结算、现货运行和机构运营,打破了以往的市场壁垒,实现了两网交易平台的信息共享和互认。这使得市场成员能够在“一地注册、全国共享”的环境下便捷参与交易,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和便捷度,降低了交易成本。
在基础设施方面,南方电网与国家电网之间的跨经营区联络通道已具备强大的输电能力,包括三峡送广东等大型直流工程,以及广东与福建等地的联网互济工程。未来,根据国家统筹规划,还将有更多的跨电网互联互通输电工程建成投产,为跨经营区常态化交易提供更加坚实的硬件保障。
实践是检验机制生命力的最好方式。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的指导下,南方电网公司与国家电网公司已成功开展了多次跨经营区常态化交易。例如,今年3月,全国首次跨经营区绿色电力交易成功进行,上海用户成功购买了广西的清洁能源;6月,华北、东北、西北的风光新能源成功输送至广东,助力大湾区绿色转型;在迎峰度夏期间,广东、广西、云南等地通过联网通道支援华东电力供应,确保了全国电力安全。
随着跨电网经营区交易的不断深入,各方参与的积极性也在不断提高。据李敏虹透露,在今年全运会期间,广州电力交易中心还将联合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内蒙古电力交易中心开展蒙西送广东绿电交易,实现“三网协同”交易的首次尝试。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促进了新能源的消纳和企业的绿色转型,还保障了电力安全供应,推动了区域协同发展。
如今,跨电网经营区交易已成为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每一度电都在这一机制的推动下发挥出更大的价值,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