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季度,港股市场中的新消费板块表现亮眼,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其中,泡泡玛特和老铺黄金的股价表现尤为抢眼。
6月12日,泡泡玛特的股价一举创下283.4港元的新纪录,老铺黄金的股价也在6月底逼近1000港元大关。这一系列股价飙升的背后,公募基金经理们的操作动向备受关注。
随着基金二季报的陆续披露,公募基金对新消费板块的持仓情况逐渐浮出水面。据统计,截至二季度末,共有155只公募基金将泡泡玛特列为重仓股,虽然相比一季度末的207只有所减少,但持仓的基金经理们依然对其未来表现充满期待。
然而,泡泡玛特的股价在创下新高后并未持续上涨,反而开始震荡下跌。截至6月23日,其股价已跌至229.2港元,跌幅高达19%。尽管如此,仍有部分基金经理在二季度大手笔加仓泡泡玛特。例如,刘格菘管理的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李耀柱管理的广发全球精选以及李晓星和张萍管理的银华心享一年持有,分别加仓了231.34万股、103.92万股和91.38万股。
具体来看,二季度重仓持有泡泡玛特的前20只基金中,不乏一些知名基金经理的身影。他们普遍认为,泡泡玛特作为新消费领域的佼佼者,具有较高的成长性和盈利潜力。
与此同时,老铺黄金作为“古法黄金第一股”,在二季度也备受基金经理们的青睐。据统计,截至二季度末,共有79只公募基金重仓持有老铺黄金,相比一季度末的46只增加了71.74%。持仓数量也从一季度末的314.17万股增加至362.63万股。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部分基金经理在二季度加仓了老铺黄金,但也有不少基金经理选择了减持。例如,吴远怡管理的广发价值核心在二季度末持有老铺黄金59.89万股,相比一季度末减少了5.75万股。周文波管理的富国消费精选30也减持了老铺黄金。
基金经理们对新消费板块的看法存在分歧。一些基金经理认为,新消费领域的公司适应了经济环境变化和消费者行为转型,具有较高的成长性和盈利潜力。而另一些基金经理则持谨慎态度,认为部分新消费公司的估值已经过高,存在回调风险。
在结构性行情下,基金经理们的操作策略也各不相同。有的基金经理选择坚守价值策略,控制回撤和波动率;有的基金经理则积极拥抱新兴行业,追求更高的收益。
富国消费精选30基金经理周文波表示,新消费的核心在于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和消费者行为转型,聚焦于新兴需求、创新模式及全球化拓展等。这些公司通常具有清晰的成长逻辑和较快的业绩增长,是值得投资的优质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