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余杭区突发自来水异味事件,居民健康受扰
近日,杭州市余杭区的仁和街道与良渚街道遭遇了突如其来的自来水异味风波,让当地居民陷入了恐慌。7月16日清晨,刘女士在接水刷牙时,发现水质竟散发出一股类似厕所的刺鼻异味,水面还漂浮着淡黄色的絮状物,这一幕让她惊慌失措。
不仅仅是刘女士,多个小区的居民都反映遇到了类似情况。李女士在准备早餐时,发现自来水同样带有强烈的异味,根本无法饮用。而王先生给女儿冲的奶粉也因水质问题被孩子拒绝饮用,甚至有人喝了水后出现了腹泻症状,用自来水冲洗皮肤后也出现了发红发痒的情况。
恐慌情绪在小区微信群中迅速蔓延,居民们纷纷晒出自己用洗脸巾接水后析出的棕黄色污渍,以及烧水壶内壁的白色沉淀物。更有人用PH试纸测试发现水质偏酸性,这一切都让居民们对自来水的安全性产生了严重质疑。
面对居民的投诉,杭州余杭水务控股集团迅速启动了应急预案。工作人员解释称,他们在上午10点左右监测到水质异常,并立即切换了其他水源供水,同时组织人员冲洗管网。对于居民关心的“粪水味”问题,工作人员回应称,经检测水的嗅味指标超高,但其他指标均正常,异味可能与原水中的藻类或其他有机物有关,并非粪便污染。
然而,这一解释并未完全打消居民的疑虑。余杭水务集团随后发布通报,进一步说明了情况,并表示已完成支管和二供水箱的冲洗,水质已达标,用户可以正常使用。同时,为了弥补损失,集团决定为每户减免5吨水费。但尽管如此,居民们的疑虑仍未完全消散。
一位居民表示,他家放了半小时的水后,洗脸巾接的水仍然有点黄。另一位居民则质疑减免水费的补偿力度,认为这根本无法弥补健康损失。对此,余杭水务集团工作人员回应称,减免水费是考虑到用户排放存水的损失,后续将根据调查结果公布具体原因,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
此次事件也引发了公众对城市供水系统短板的关注。一位水务系统业内人士透露,城市扩张导致水源地周边开发加剧,农业面源污染、工业废水渗漏等风险增加。同时,部分老旧小区的二次供水设施维护不到位,也可能成为污染源。预警机制的缺失也是此次事件暴露出的一个问题。
事实上,类似事件并非首次发生。近年来,多地都曾因原水藻类爆发或二次供水水箱清洗不及时等问题引发居民集体投诉。这些事件都在提醒我们,公共饮水安全不容忽视。
在这场风波中,余杭区的居民们不仅经历了自来水异味的困扰,更对公共饮水安全产生了深刻反思。如何防患于未然,确保每一滴自来水都清冽安全,成为了摆在城市管理者和供水企业面前的严峻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