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交所的聚光灯下,母婴B2B平台海拍客踏上了IPO的征程,期望通过资本市场的力量,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这家专注于下沉市场母婴供应链革新的企业,近日正式提交了招股书,计划在资本市场上寻求突破,以应对其当前面临的约20亿元负债净额的挑战。
海拍客自成立以来,便致力于连接海外母婴品牌与县域母婴店,通过削减传统分销的中间环节,为乡镇消费者提供更实惠的进口母婴产品。这一创新模式让海拍客迅速在下沉市场站稳了脚跟,并获得了市场的积极反馈。据统计,截至2024年,海拍客已占据了低线城市母婴B2B平台10.1%的市场份额,其商业网络覆盖了4200家卖家和29万家注册买家,渗透至3000个县域。
然而,海拍客的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尽管公司累计完成了6轮融资,总额达到1.94亿美元,其中包括雷军旗下顺为资本的连续五轮投资,但在2020年创投市场遇冷后,海拍客便未能再获得新的融资。更糟糕的是,早期融资中的“对赌”条款在2023年底未能达成,导致公司面临一系列的财务压力。为了缓解这些压力,海拍客启动了D轮优先股回购,并签发了高额的承兑票据。截至目前,公司累计亏损已达18.5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连续三年净流出。
面对这样的困境,海拍客不得不启动战略转型,试图通过调整收入结构来寻求突破。然而,转型的过程却充满了挑战。高毛利的平台业务收入占比大幅下降,而低毛利的基础自营业务则迅速崛起,成为公司的营收支柱。虽然自营业务的扩张为海拍客带来了营收规模的支撑,但也带来了沉重的运营压力。仓库中堆积如山的纸尿裤和奶粉不仅占用了巨额的流动资金,还面临着过期贬值的风险。
海拍客在供应链和自有品牌方面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公司对少数供应商的依赖度较高,导致在成本控制上议价能力较弱。同时,其自有品牌“喵小侠”采用纯代工模式,产品竞争力有待提升。更令人担忧的是,平台上出现的商品质量争议已经引发了信任危机。消费者投诉、品牌方声明以及律师函等事件接连不断,让海拍客的声誉受到了严重损害。
在行业变局中,海拍客正试图通过上市来突围。招股书显示,募集资金将用于强化生态系统合作、提升科技能力、寻求战略并购以及补充营运资金。创始人赵晨通过一致行动协议掌控着42.6%的投票权,仍为公司实际控制人。他抵押资产换取资金的举动显示出破局的决心,但海拍客的上市之路仍然充满了不确定性。
尽管如此,行业专家仍对海拍客的未来持乐观态度。他们认为,垂直母婴电商仍有差异化发展空间,海拍客在下沉市场的网络布局是其核心优势。若能借助上市契机优化盈利模式,拓展增值业务,海拍客有望在激烈竞争中找到新的增长点。然而,这一切都需要时间来验证。
在母婴市场格局重塑的关键期,海拍客的上市之旅备受瞩目。这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也将为同类平台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