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半年报”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引发了广泛关注。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66万亿元大关,实现了5.3%的同比增长。面对各种压力,中国经济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持续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分析这份“半年报”,有三个核心要点尤为引人注目。
首先,从“难”中我们看到了中国的信心和定力。当前,全球经济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显著上升,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严重冲击国际经贸秩序。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增多的挑战,中国坚持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实施了一系列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有效稳定了就业、企业、市场和预期。世界银行和经合组织虽然下调了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保持稳定,中国经济成为了全球经济的“压舱石”和共享发展机遇的“磁场”。
其次,从“稳”中我们感受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202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一季度同比增长5.4%,二季度增长5.2%,整体增速达到5.3%,均超过年度预期目标。尤其是在二季度国际形势急剧变化和外部压力增大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稳健的增长态势,充分展示了其内在的韧性和巨大的潜力。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上半年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0%。同时,中国坚定不移地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上半年外贸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
最后,从“新”中我们看到了中国经济的动力和活力。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深层动力,来自于对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不懈追求。上半年,中国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传统产业也在持续转型升级。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3D打印设备、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产品的产量均实现了大幅增长。
为了激发经济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中国还推出了一系列深化改革举措。今年以来,民营经济促进法出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速推进,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和招投标改革深入开展,这些举措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行至年中,中国经济站在了新的起点上。答好2025年下半年的“发展考卷”,对于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任务以及为“十五五”规划良好开局至关重要。尽管外部环境依然复杂多变,但中国经济在正视困难、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激发活力的基础上,将继续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