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超市近期发布的业绩预告揭示了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的财务困境,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2.4亿元,与2024年上半年盈利2.8亿元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这一转变,部分归因于公司大规模门店调整策略的实施。
自2024年6月,永辉超市在郑州信万广场店首次尝试胖东来模式调改以来,公司便在这条道路上加速前行。截至2024年底,已有31家门店完成了调改。2025年上半年,这一数字进一步增加至93家,累计调改门店总数达到124家。永辉超市官网透露,预计到2025年8月底,胖东来模式调改门店总数将突破178家,并计划在2026年春节前完成300家门店的调改目标。
尽管调改步伐迅猛,但永辉超市的财务状况却承受了巨大压力。公司表示,调改过程中的歇业装修、新设备投入、旧资产报废等必要支出,以及关闭长期亏损门店所产生的租赁赔偿、人员赔偿等成本费用,是导致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永辉超市还对商品供应链进行了全面改革。
值得注意的是,永辉超市的门店关闭行动并未停止。2024年全年,公司关闭了232家门店,至年底剩余775家。而2025年上半年,又关闭了227家门店,使得门店总数减少至548家。截至2025年7月15日,公司门店数量已进一步减少至534家。
在人事方面,永辉超市也经历了重大变革。2025年3月,新一届董事会中,名创优品实控人叶国富及其团队进驻,与永辉超市创始人张轩松、张轩宁兄弟及公司副总裁王守诚共同组成了董事会。然而,CEO一职却迟迟未能确定。李松峰在3月辞任CEO后,由改革领导小组代行职责,组长为叶国富。这一变动引发了内部治理问题,永辉超市还因此收到了上交所的监管工作函。
不过,调改策略在短期内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当调改门店数量达到100家时,六家新调改门店同时开业,单日合计成交客流突破76000人次,实现商品交易总额近1000万元。西南证券的数据也显示,调改后的门店在重新开业初期,消费客流和销售额均实现了双增。
然而,调改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名创优品的入股和董事会的重组,虽然为公司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也带来了人事变动和内部治理的挑战。永辉超市在公告中表示,将尽快完成CEO的选聘工作,但至今仍未有结果。副总裁曾凤荣的离职,也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的人事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