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龙近期再度发生高层人事变动,引发市场广泛关注。7月9日,卫龙美味(股票代码:hk09985)发布公告,宣布其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彭宏志因个人职业规划,将于8月31日辞去现有职务。接替他的是公司执行董事余风,自9月1日起正式担任首席财务官及授权代表。
此次人事变动距上次CEO更迭仅过去四个月,频繁的高层变动或暗示卫龙正面临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市场分析认为,这一系列调整可能与卫龙寻求提升股票市值密切相关。
根据卫龙美味最新财报,2024年企业营收同比增长28.6%,达到62.66亿元;年内利润同比增长21.1%,至10.68亿元;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13.8%,达到11.04亿元。尽管业绩有所增长,但毛利率仅从2023年的47.7%微增至48.1%。
作为“辣条第一股”,卫龙近年来业务版图不断扩展,从调味面制品领域逐步拓展至蔬菜制品、豆制品及其他品类。然而,其支柱产品辣条在整体营收中的占比却持续下降。2023年辣条收入占比达52.3%,而到了2024年已降至42.6%。相比之下,蔬菜制品收入占比大幅提升至53.8%,同比增长59.1%,达到33.71亿元。
辣条的“失宠”并非偶然。随着健康消费理念的普及,高油、高盐、高热量的传统辣条产品特性与当前“低脂低卡”的健康风潮格格不入。尽管卫龙通过数智化生产提升了产品品质,但仍难以改变消费者对辣条的固有印象。辣条承载的“童年味道”情绪价值正被稀释,新世代消费者对辣条缺乏情感链接,而老一代消费者则转向更健康的替代品。
在渠道方面,卫龙也面临挑战。特别是在三四线市场,量贩零食店为降低成本、吸引价格敏感型消费者,更倾向于采购低价白牌辣条,这削弱了卫龙的品牌溢价优势。同时,辣条赛道内部竞争愈发激烈,新锐品牌如“麻辣王子”凭借差异化口味定位迅速抢占市场份额。
尽管如此,卫龙依靠魔芋爽等蔬菜制品实现了业务“换挡”。2024年,蔬菜制品板块营收占比达到53.8%,成为公司第一大品类。魔芋爽的成功在于其契合了健康消费趋势,以“低脂、素食”为卖点,满足了消费者“解馋无负担”的心理需求。然而,魔芋零食的竞争壁垒不高,技术门槛较低,众多休闲零食品牌纷纷入局,试图分一杯羹。
卫龙作为家族式企业,正面临家族化管理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困境。近期的人事变动显示出公司内部管理层的深刻变化,家族成员重新执掌关键岗位虽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军心,但也引发了外界对公司治理结构单一化的担忧。卫龙在渠道和市场拓展上也面临重压,过度依赖线下经销体系使其错失了线上渠道和新兴市场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