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银行股屡创新高,是价值重估还是情绪顶点?

   时间:2025-07-15 15:24:32 来源:金融界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全球资本市场的目光聚焦于英伟达市值的里程碑事件,而A股市场同样见证了自己的辉煌时刻,银行板块异军突起,成为市场焦点。

近一个半月里,银行股的强劲表现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银行ETF(512800)频频刷新历史新高,成为A股市场中最耀眼的行业ETF之一。与此同时,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这四大国有银行的股价也相继创下历史新高,引领大盘成功突破关键点位。

然而,在银行股热度持续攀升之际,7月11日午后,银行板块却突然出现大幅波动,股价一度跳水。尽管尾盘有所收复,但整体表现仍有所回落。市场分析认为,此次波动可能是市场情绪阶段性见顶的信号。

不过,仅仅两天后的7月14日,银行股便展现出修复性反弹,银行ETF(512800)也随之小幅上扬。与此同时,部分前期热门的金融品种,如“稳定币概念+互联网券商”等概念股则出现了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在跟踪同一指数的ETF产品中,金融科技ETF(159851)虽然日内表现不佳,一度重挫近4%,但全天成交额却放量超过9.6亿元。在行情大跌之际,资金却大举涌入,金融科技ETF(159851)全天获资金实时净申购超5.6亿份。

面对银行股的不断新高,投资者开始关注其背后的核心投资逻辑是否稳固。事实上,银行股的上涨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政策面来看,2025年3月,财政部发行5000亿元特别国债,并向四大行定向注资5200亿元。这一举措不仅缓解了国有大行的资本压力,更标志着银行体系角色转型的开始。与此同时,非对称降息和存款成本压降也成为银行盈利修复的关键。据天风证券测算,2025年银行净息差预计收窄至1.42%,降幅较过去两年显著放缓。

从资金面来看,银行股的上涨是多重资金力量共振的结果。在利率下行的“资产荒”背景下,银行股的基本面稳定、高股息优势凸显,成为机构持续加仓的核心基础。同时,政策号召中长期资金入市,险资也持续加大对银行股的配置。Wind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险资持有银行股数量和市值均位居首位。

银行ETF(512800)年内规模突破134亿元,日均成交额超5亿元,成为A股中规模最大、流动性最佳的银行业ETF之一。这表明ETF基金作为配置盘的力量依然强劲,而沪深300指数中银行权重占比也较高,ETF资金借道宽基指数增仓银行股,进一步推动了银行板块的估值修复。

从基本面来看,银行股同样具备盈利韧性与转型潜力。2025年一季报显示,六大国有大行合计日赚约38.27亿元,净利润增速虽略有放缓,但依然保持稳健增长。同时,银行正在加速推进转型之路,向“轻资本、高收益”的业务模式转变。以招行、兴业银行为例,财富管理规模均突破120万亿元,手续费收入年增15%,成为新的盈利增长点。

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银行股展现出良好的中长期配置价值。一方面,行业基本面呈现边际改善迹象;另一方面,其估值水平仍处于历史低位。叠加突出的高股息红利优势,银行股为投资者提供了“低波动、高回报”的优质配置标的。

对于看好银行板块机遇的投资者来说,银行ETF(512800)及其联接基金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该产品被动跟踪中证银行指数,覆盖A股全部42家上市银行。其显著的规模与流动性优势使得投资者能够高效、低成本地把握整个银行板块的投资机会。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银行股整体市值较大,短期内的快速上涨行情往往伴随着阶段性高点的形成。因此,投资者应保持理性,警惕短期情绪过热后可能出现的回调风险。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银行股以其独特的“高股息+低估值”组合持续吸引资金关注。但投资者在参与时仍需谨慎,充分考虑市场波动性和个股风险。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