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融基金发布了一则令人瞩目的公告,宣布其旗下的国融添利6个月债券型基金因募集期限结束后未能达到基金备案条件,导致基金合同无法生效。这一消息标志着该基金在历经数月的筹备与发售之后,最终未能成功面世。
据Wind数据统计,国融添利6个月债券型基金的发行失败,已成为今年内第四只宣告发行失败的公募产品,同时也是第二只倒下的债券基金。这一连串的发行失败案例,无疑给市场带来了一丝寒意。
国融添利6个月持有期基金自今年4月11日起开始发售,原拟任基金经理为固收投资部总监李青华与贾雨璇。然而,在发行失败公告发布的同一天,国融基金还披露了李青华因个人原因将长期离岗的消息,这无疑给基金的发行雪上加霜。据天天基金数据显示,李青华与贾雨璇所管理的部分产品,在近三月、近六月的同类排名中均处于垫底位置,业绩表现不佳。
更为严峻的是,贾雨璇所管理的国融融信消费严选、国融融君、国融融兴合并三只产品规模已跌破5000万元的清盘线,面临着极大的生存压力。这一系列的问题,不仅反映了基金经理个人的管理困境,也暴露了国融基金在整体规模和产品结构上的困局。
截至7月14日,国融基金的管理总规模仅为29.65亿元,较去年末还缩水了2.06亿元。其中,混合基金与债券基金的规模均在15亿元左右徘徊,显示出公司在资产管理规模上的萎缩态势。国融基金正面临股东层面的变动,其大股东国融证券的股份正被西部证券收购。若交易获得监管批准,西部证券将间接控股国融基金,这无疑将给公司的未来发展带来新的变数。
除了国融基金之外,其他基金公司也面临着类似的发行困境。例如,兴华基金旗下的兴华兴盛纯债基金在募集三个月后宣告失败,成为今年首只发行失败的纯债基金。兴华基金同样面临着规模缩水和产品结构单一的问题。其管理规模较去年末缩水超25亿元,其中债券基金占比超过96%,显示出公司在资产管理上的局限性。
混合型基金的发行也未能幸免于难。例如,老牌“券商系”基金公司申万菱信基金旗下的申万菱信远见成长基金合同也未能生效。申万菱信基金曾在2015年达到管理规模超千亿的高峰,但如今已回落至751.60亿元,较去年年末缩水约95亿元。在新发基金方面,申万菱信基金虽然保持了每年10只以上的发行量,但新发规模自2021年起直线下滑。2024年,其新发产品数量锐减至7只,规模仅23亿元,与巅峰时期相比落差巨大。
这些发行失败的案例,不仅反映了基金公司在资产管理规模、产品结构、基金经理管理能力等方面的问题,也揭示了当前基金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在投资者日益理性和市场逐渐成熟的大背景下,基金公司需要更加注重产品创新和风险管理,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