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议会近期以悬殊的票数通过了一项针对非欧盟网店不合格商品管控的提案,这一决定背后折射出欧盟对小额免税商品进口政策的深刻反思。数据显示,2024年,欧盟市场迎来了46亿件低价值商品,相当于每天有1200万个包裹以免税优惠涌入,其中91%的包裹源自中国。
欧盟议员Salvatore De Meo指出,这些免税商品背后隐藏着健康、安全和消费者权益的风险,主要来自那些规避规则的非欧盟运营商。他强调,欧盟企业难以在如此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下生存。
欧盟对小额免税商品的不满情绪由来已久。早在2023年,欧盟委员会便提出了自关税同盟成立以来最具野心的改革方案,建议取消对低价值进口商品的免税优惠。这一政策的调整,对Temu、Shein等平台而言,无疑是一次重大打击,因为这些平台正是依赖低价策略横扫欧洲市场。新规实施后,所有商品将需缴纳10%~20%的关税,低货值商品的利润空间将被大幅压缩。
以一件标价50欧元的衣服为例,15%的新关税将直接增加7.5欧元的成本。然而,关税的增加只是冰山一角,欧盟还计划对每件包裹加收1~3欧元的“环保处理费”。对于日均千单的卖家而言,一年下来,仅这笔费用就可能突破36万欧元。关税与处理费的双重压力,使得不少卖家的整体成本飙升30%~50%。
更为严峻的是,所有包裹在进关前必须提前上传成分、安全认证等全套资料,海关还将逐件开箱检查。这意味着,原本承诺“7日达”的快时尚商品,现在至少需要多等3~5天,这对时效敏感的卖家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欧盟的行动并非孤立事件,全球范围内关税壁垒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正在显现。今年5月2日,美国正式取消了800美元以下中国商品的免税政策,终结了T86清关模式。日本也公布了新草案,计划从2026年起对1万日元以下的进口商品征收10%的消费税。作为全球第四大电商市场,日本政策的调整将直接影响服饰、3C配件等低价商品的竞争力。尽管英国已脱欧,但其政策步伐与欧盟保持一致,英国财政大臣已表示将对低价值商品进口税收制度进行审查,考虑取消135英镑以下包裹的免税待遇。
全球税务风向的突变,标志着跨境电商“无门槛狂奔”的时代已经终结。欧盟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涌入欧洲的低价包裹数量已相当于2023年的两倍、2022年的三倍。更令人担忧的是,其中大量商品在抽检中被认定不符合欧洲的安全和环保标准。
面对这一政策变局,头部电商平台已开始紧急转型。为了应对新规,Temu启动了欧洲本地仓计划,要求商家提前将货物备货至波兰、德国等仓库,并推行“半托管模式”,即平台负责物流,卖家承担库存风险。然而,据内部数据显示,2024年Temu欧洲本地仓的占比仍不足15%,这意味着其低价优势在新规下可能进一步削弱。
此前,部分卖家通过拆分订单避税,但新规实施后,海关将严厉打击这种行为,违规者将面临高额罚款甚至封号的风险。
面对这一挑战,跨境电商卖家需要开始调整策略。考虑使用海外仓,将货物提前备在欧洲仓库,以节省税费并提高发货速度。同时,减少纯粹依赖价格竞争的商品,转而销售质量好、有特色、利润空间大的产品。加强品牌建设,让消费者记住并愿意为你的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这样才能在成本上涨的情况下保持竞争力。虽然成本增加了,但这也是整个行业向更规范、更注重品质方向发展的契机。对卖家而言,是时候调整思路,将生意做得更加稳健和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