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年中考核下基金规模“过山车”,暴涨暴跌背后有何隐情?

   时间:2025-07-14 16:32:08 来源:券商中国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随着公募基金行业半年度考核的临近,市场热度逐渐升温,中证A500ETF成为了众多公募基金公司争夺的焦点。多只中证A500ETF的成交量显著放大,吸引了大量资金的净申购,其规模也随之迅速攀升。

然而,这种增长势头在“6·30”半年度考核节点过后却戛然而止。数据显示,多只中证A500ETF的规模在考核节点后出现了大幅下降,甚至有产品在单个交易日内被净卖出超过20亿元,规模变化如同坐上过山车。

业内专家分析指出,除了市场回暖的因素外,部分基金公司可能出于内部考核和宣传的需要,在年中关口借助“帮忙资金”来推高旗下ETF的规模。这种策略虽然能在短期内提升规模,但“帮忙资金”同样需要成本,且可能对产品本身的流动性产生影响。

具体来看,某大型公募基金公司的中证A500ETF在6月23日至6月30日的一周内,份额猛增118亿份,规模攀升至226.4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并领先同标的第二名近40亿元。然而,进入下半年后,该ETF的规模迅速缩水,7月1日单日份额就减少了22.23亿份,资金流出超过22亿元。截至7月11日,该基金规模已经减少了44亿元。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中证A500ETF的竞争日益激烈。截至7月11日,发行规模均为20亿元的产品中,已有9只ETF的规模达到百亿级别。其中,前述大型公募基金公司的中证A500ETF流通市值为182亿元,紧随其后的国泰中证A500ETF和广发中证A500ETF规模也分别达到了179亿元和171亿元,前三名的规模差距微乎其微。

对于ETF规模在年中关口暴涨暴跌的现象,业内人士给出了多重解释。一方面,部分基金公司可能为了应对内部的规模考核,通过“冲规模”来提升旗下ETF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市场涨幅明显,ETF作为可在二级市场交易的品种,其交易费率和效率优势吸引了大量投资者进行高频交易。ETF作为透明产品,其流通份额和规模情况会日频披露,因此阶段性冲规模的意义可能并不大。

然而,“帮忙资金”的引入虽然能在短期内提升规模,但也可能带来一系列问题。这些资金通常来自做市商或券商等机构,需要承担占用资金成本、风险敞口成本以及系统人员成本。虽然做市费用由基金管理人自身承担,不会对基金资产造成影响,但“帮忙资金”的快速进出可能导致ETF规模大幅波动,若产品本身流动性欠佳,还可能引发场内折溢价现象。

“帮忙资金”的快速进出还可能带来基金热销的假象,误导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有基金观察人士指出,这些“帮忙资金”往往以分仓或者尾佣的形式来兑现相关费用,这些成本原本可以用于提升公司投研能力,但最终却可能伤害了普通投资者的利益。

因此,对于投资者而言,在选择ETF产品时需要更加谨慎。不仅要关注产品的规模和业绩,还要深入了解其背后的运作机制和潜在风险。同时,监管机构也应加强对公募基金行业的监管力度,防止类似“帮忙资金”等不规范行为的发生,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