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国新办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详细披露了2025年上半年我国的进出口表现情况。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在会上深入分析了我国外贸发展的区域特点和趋势。
据王令浚介绍,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布局近年来持续优化,从沿海城市逐步扩展到内陆和沿边地区,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格局。今年,各地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携手并进,共同推动外贸的高质量发展。
外贸大省继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山东等省份的外贸总额占据了全国的大头,上半年合计占比达到64.1%,同比增长4.8%,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9个百分点,对全国外贸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3个百分点。这些省份不仅在外贸总额上占据优势,在出口增长方面也同样表现突出,为全国出口增量的近六成做出了贡献。
与此同时,沿边省区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我国9个沿边省区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日益紧密。上半年,这些省区对周边国家的进出口总额突破了9000亿元,同比增长6.3%。其中,对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塔吉克斯坦等国的进出口占比均超过了一半。沿边省区还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智慧海关、智慧口岸的打造,促进了周边国家优势产品快速进入中国市场,如老挝橡胶和哈萨克斯坦亚麻子的进口量均实现了快速增长。
中西部地区的外贸发展同样势头强劲。上半年,中西部18个省区进出口总额达到3.95万亿元,同比增长11.2%,高于全国平均增速8.3个百分点,占比提升了1.3个百分点,达到了18.1%。这些地区积极推进国际物流通道与产业的协同发展,特别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为外贸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上半年经该通道进出口的货物增长了20%。
从外贸大省到沿边省区,再到中西部地区,我国外贸的发展呈现出点、线、面相结合的生动图景。这不仅体现了我国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正在加速形成,也预示着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空间将更加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