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消息揭露,美国企业为应对中国对稀土出口的限制,采取了通过泰国和墨西哥间接获取中国稀土的策略,特别是氧化锑的进口量激增,达到了惊人的3800多吨。这一数字不仅揭示了美国企业的应对策略,也凸显了中国在全球稀土市场中的重要地位。
作为全球稀土资源的主要掌控者,中国在锑、镓、锗等关键矿产的生产与出口上占据主导地位。这些矿产在军事、电子、半导体等多个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成为了美国等发达国家竞相争夺的战略资源。去年年底,中国商务部宣布对部分关键矿产实施出口管制,旨在回应美国在关税和科技领域的持续打压。此举立即引发了全球市场的广泛关注。
面对中国的出口管制,美国企业迅速行动,通过泰国和墨西哥等第三国作为中转站,大量进口氧化锑等稀土资源。据统计,从2024年12月至2025年4月,美国从这两个国家进口的氧化锑总量超过了过去两年的总和。然而,令人疑惑的是,泰国和墨西哥的稀土产能并不足以支撑如此大规模的出口。因此,业内专家推测,这些稀土资源很可能是通过转运方式从中国流入美国的。
事实上,美国企业利用第三国转运稀土资源并非首次。例如,Gallant metals公司就曾通过这种方式进口镓。该公司CEO Levi Parker在接受采访时坦言,他们每月从中国进口镓,并先将这些镓运送到东南亚国家,再以普通金属的名义出口到美国。这种“绕道”做法虽然钻了管制的空子,但也反映了美国企业在供应链安全方面的迫切需求。
随着中国对稀土出口管制的加强,美国企业的转运行为逐渐暴露。中方迅速采取行动,联合多部门打击稀土转运走私活动,直接堵住了第三方的转运渠道。这一举措使得美国企业难以再通过这一途径绕过管制,导致进口量急剧下降,供应链稳定性受到威胁。
尽管面临困境,美国仍在努力寻求多元化供应链。四方矿产协议就是其努力方向之一,该协议旨在打破中国的稀土垄断地位,建立独立的供应链体系。然而,短期内美国仍然难以摆脱对中国的稀土依赖。根据最新进口数据,虽然通过转运方式进口稀土资源,但价格已经上涨,增加了买家的负担。
这场稀土博弈不仅关乎中美两国的经济利益,更涉及到全球产业链的稳定与安全。随着中国管制效果的显现,美国企业在稀土资源获取方面将面临更大的挑战。除非中美贸易摩擦有所缓解,否则转运渠道也将彻底堵死。这场竞争提醒我们,稀土不仅是普通商品,更是战略资源,其重要性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