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岭锂业,作为昔日锂云母“四小龙”之一,近日正式向上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这一举动再次将其推至行业聚光灯下。
九岭锂业的业绩历程,宛如新能源行业周期性波动的真实写照。自公司成立以来,其业绩便随着碳酸锂价格的起伏而经历了剧烈的波动。碳酸锂,这一关键原材料的价格,如同股市般瞬息万变,时而高涨至天际,时而跌落至谷底。
回溯至2021年,全球新能源车市场的蓬勃发展,加之疫情导致的供应链中断以及资本的狂热炒作,共同推动了碳酸锂价格的飙升,一度从每吨5万元暴涨至60万元。九岭锂业,作为碳酸锂生产商,无疑在这场盛宴中分得了一杯羹。其营业收入从2019年的2.72亿元激增至2022年的59.17亿元,归母净利润更是从0.24亿元跃升至32.97亿元。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海外锂矿产能的释放,碳酸锂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日益加剧,价格开始急剧下跌。2023年,碳酸锂价格再度回落至每吨5-6万元区间。这一变化对九岭锂业的业绩造成了沉重打击,2024年全年,其实现收入43.8亿元,归母净利润降至11.4亿元,与巅峰时期的业绩相比,几乎腰斩。
九岭锂业的家族企业特征尤为显著。公司实控人魏冬冬、魏绪春、潘蕊三人合计持有超过58%的股份,且魏氏家族成员在公司内部担任多个核心岗位,掌控着公司的命脉。这种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战略决策和研发投入。
事实上,九岭锂业并非一开始就涉足锂盐业务。其前身是一家陶瓷原料公司,直至2014年才涉足锂云母加工销售。尽管半路出家,但九岭锂业在锂盐行业却迅速崛起。然而,其在技术研发和人才储备方面的不足也逐渐显现。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研发人员仅占员工总数的5.98%,且整体学历水平不高。其研发费用率也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锂矿资源,作为锂盐企业的核心资产,对于九岭锂业而言尤为重要。然而,与同行相比,其锂矿资源并不丰富。目前,九岭锂业仅拥有一宗采矿权,即宜丰县花桥大港瓷土矿。这一现状,在锂矿资源争夺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无疑给公司的未来发展带来了隐患。尤其是当宁德时代等产业链下游企业也开始积极买矿时,九岭锂业的锂矿资源储备显得更加捉襟见肘。
尽管如此,九岭锂业并未放弃扩张的步伐。此次上市,公司计划募资31.35亿元,用于新能源材料生产项目及研发中心综合大楼建设项目。这一举措,或许能为九岭锂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丝喘息之机,但能否真正实现业绩的持续增长,仍需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