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A股逼近3500点,养老金巨头入局,市场风向要变?

   时间:2025-07-08 21:22:21 来源:格隆汇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股市中的一句玩笑话“美股有英伟达,A股有银伟大”在股民间广为流传。然而,就在这样的戏谑之中,A股市场却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今日,A股市场在银行板块小幅下跌的背景下,却展现出了强劲的势头,沪指无限逼近3500点大关。截至收盘,创业板指以2.39%的涨幅领涨,深成指上涨1.46%,沪指则上涨0.7%,报收于3497.48点。全天两市成交额达到了1.45万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大幅增加2453亿元。

今天的A股市场异常活跃。一方面,光伏板块在“反内卷”的呼声中大放异彩,光伏50ETF涨幅接近6%,其他相关ETF如光伏ETF易方达、光伏龙头ETF、光伏ETF等也均录得5.5%的涨幅。另一方面,工业富联因业绩盈喜而涨停,这一表现彻底点燃了AI算力板块的热情,5G通信ETF、5GETF涨幅均超过4%。

光伏板块的强势表现与近期流传的“反内卷”小作文不无关系,而地产板块的反弹同样与一则传言息息相关。这些迹象表明,市场情绪正在逐渐升温,投资者们对市场的上涨充满期待。

AI算力板块的上涨则与工业富联第二季度业绩超预期密切相关。工业富联上半年预计盈利119.58亿元至121.58亿元,同比增长36.84%至39.12%,第二季度环比更是增长28.6%至32.4%。公司表示,业绩的大幅增长得益于云计算业务在第二季度的高速增长,整体板块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50%。在AI浪潮的推动下,800G交换机、Ai服务器等AI算力基础设施的需求居高不下,工业富联因此受益匪浅。

工业富联在短短4天内两次涨停,大市值个股的连续涨停往往能够带动市场情绪。长城证券投顾团队通过历史数据回溯发现,工业富联的走势与大盘走势有时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甚至有时能够提前预示大盘的走势。例如,2024年2月5日A股见底时,工业富联已于2024年1月15日提前见底。

除了产业积极催化的因素外,A股今日的走强还与特朗普对关税政策的“松口”有关。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将关税暂缓期延长至8月1日,这一消息使得周二亚洲股市全线反弹,日韩股市以及港股和A股均出现上涨。

在上周首次冲击3500点失败后,A股市场本周继续发起冲击。今日,在没有银行权重股护盘的情况下,沪指无限接近3500点大关。国投证券的统计数据显示,A股今年的涨幅几乎都是由银行板块贡献的,上半年银行对大盘的贡献达到了87.61点。如果扣除银行股的贡献,上证指数基本保持持平。特别是在4月7日“黄金坑”至今的这段时间里,银行板块对上证指数的贡献更为突出,达到了91.6点。

国投证券指出,只要银行板块维持上涨态势,“银行搭台,多方唱戏”的行情将得以延续,大盘较难出现二次探底的情况。但同时,要想进一步向上突破,成交量或许需要维持在1.5万亿元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资金“美元资产再平衡”的迹象已经开始显现。有消息称,德国一家管理着341亿欧元(约合400亿美元)的养老基金KZVK,已将5000万美元委托给富国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进行投资,这笔资金将用于投资在香港、内地和美国上市的中国股票。

KZVK管理委员会成员Oliver Lang在今年5月的一次采访中表示,相对于中国的经济规模和市值,养老金对中国的权重被低估了。富国香港是总部设在上海的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子公司,成立于2012年,持有香港证监会颁发的相关牌照。KZVK总部位于德国科隆,为超过24万名养老金领取者管理着资金。

大型机构投资者首单委托投资的金额通常以5000万美元起步,后续会根据投资表现决定是否追加投资。据媒体报道称,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机构投资者就投资中国进行招标,目前已有部分来自英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机构投资者在准备投资委托招标。

从资金层面来看,在“美国例外论”备受质疑的情况下,全球资金开始重新回流日本以及德国、法国等欧洲市场。然而,尽管有这样的趋势,但海外资金回流中国大陆和港股市场的情况仍不明显。不过,有迹象表明这种情况正在逐渐改变。

美国万亿美元主动管理巨头威灵顿投资管理日前发表文章指出,随着“美国例外论”叙事日渐衰落,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询问下一步该投资哪里。针对这个问题,该机构认为答案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应该包括中国。海外投资者尚未以显著仓位重新参与中国市场,但鉴于估值具有吸引力、基本面改善、经济模式更具韧性、政策支持私营部门、消费信心有改善迹象以及房地产市场企稳等因素,中国很可能成为下一个“重估故事”。因此,该机构建议投资者重新审视中国股票敞口。

今年是债券ETF的爆发之年。7月7日,首批10只科创债ETF集体发行并全部顶格卖出,单日合计募集规模达到300亿元,实现了“一日售罄”的壮举。这一事件一举成为债券ETF市场的标志性事件。

这批科创债ETF由华夏、易方达、鹏华、南方等10家公募基金公司推出,单只产品募集上限均为30亿元。尽管原计划中部分产品的募集期长达5至12天,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10只债券ETF集体迎来了“日光基”时刻,甚至出现了“半日售罄”的情况,刷新了债券ETF的发行纪录。

自首批9只信用债ETF纳入回购质押库以来,资金疯狂涌入相关ETF。截至7月7日,债券ETF今年合计净流入1845.9亿元。其中,跟踪沪做市公司债、深做市信用债、中证短融指数的ETF今年分别净流入693.66亿元、416.73亿元和199.09亿元。在资金的疯狂涌入下,债券ETF的规模也水涨船高。截至7月7日,最新规模已达到3907亿元。随着10只科创债ETF携300亿增量资金入市,债券ETF规模站上4000亿元指日可待。

目前A股市场共有29只上市的债券ETF,其中规模过百亿的有15只。政金债券ETF、短融ETF、可转债ETF、公司债ETF易方达的最新规模分别达到了525.23亿元、495.16亿元、366.56亿元和230.36亿元。

市场疯狂抢筹科创债ETF的背后,透露出资金对科技创新企业的青睐。科创债ETF为科技创新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金精准流向硬科技领域,再次凸显了“投小、投早、投硬科技”的趋势。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