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口国家高新区内,海南维力医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维力医疗)的生产线上一派繁忙景象。特制的导尿管工装模具在全自动生产线上穿梭,经过精密的5次成膜与烘干过程,裸管逐渐成形。随后,这些裸管经过安装球囊等一系列工序,由全自动机器进行严格检验,并最终打包成箱。
这些整齐排列的箱子被存放在与海关联网监控的仓库内,它们正等待着完成加工增值产品的出区申报手续,即将发往国内乃至国际市场。这一场景吸引了人民网2025“行进中国”大型融媒体系列调研行的采访团前来探访。
或许有人会疑惑,为何发往国内的产品也需要海关监管?这得益于维力医疗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一线放开、二线管住”进出口政策扩区试点企业的特殊身份。根据政策,其产品若加工增值超过30%,在进入内地时可免征进口关税。这一政策不仅减轻了企业的税负,还提升了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仓库中,维力医疗总经理贺勇慎手持乳胶导尿管样品,向采访团介绍道:“我们的主打产品是一次性使用乳胶导尿管,原料主要来自东南亚国家。现在,车间每天能生产30万支导尿管,产品不仅畅销国内3000多家医院,还远销110个国家及地区,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他进一步透露,公司的订单已经排到了两个月后,两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仍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贺勇慎强调,加工增值30%免关税政策对企业的帮助极大。之前,进口原料不仅耗时较长、程序繁琐,还需缴纳关税。但自该政策落地扩围后,企业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红利。自2023年初至今,通过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试点,维力医疗已累计节省关税超过300万元。
维力医疗借助其总部在广州通过AEO认证的经验和成熟管理体系,于2022年底成为海口国家高新区首批获批加工增值试点资格的园区企业之一。2023年1月,公司成功完成了加工增值超30%免关税货物的出区,标志着海南省“一线放开、二线管住”进出口政策扩区医疗器械产业首单在海口完成全闭环落地。
贺勇慎表示,这一政策不仅降低了公司的生产经营成本,还将价格优势传递给了产业链下游企业,使得国内消费者能够购买到更优惠的医疗产品。同时,这也增强了他们扎根海南发展的信心。目前,维力医疗已成为全球医用导尿管的重要供应商,年产值接近2亿元,员工人数从最初的不足10人增长到600余人。
在海口国家高新区,像维力医疗这样受益于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的企业并不少见。截至目前,海南已有122家企业获批试点该政策,内销货值达到90.56亿元。其中,海口国家高新区提交加工增值政策试点申请的企业有28家,已获批试点企业20家,涵盖药品、现代食品、医疗器械、先进制造等多个领域。这些企业累计加工增值产品“二线”出区货值达7.32亿元,核销关税超过49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