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与借鉴中,北京城市副中心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动力,汲取深圳特区的创新精髓,力求在产业发展上实现质的飞跃。近日,来自潞城镇、西集镇和于家务回族乡的几位干部,在深入学习了深圳的先进经验后,分享了他们的感悟与规划。
潞城镇市民诉求处置中心的郭超科长指出,深圳之所以能在全球舞台上大放异彩,关键在于其将创新精神深深植根于城市发展的每一个角落。从制度创新到前沿科技的深度应用,深圳不仅打破了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更推动了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全面转型。这种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正是副中心未来打造全球竞争力产业高地所需借鉴的。
郭超进一步强调,深圳在数据要素与智能技术的运用上,为副中心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通过全域数据的贯通,深圳实现了产业全链条的深度协同与效率重构,推动了企业从经验决策向精准洞察市场动态的转变。副中心应加快数字基座的建设,将数据视为战略资产,为企业智能化转型、绿色化升级提供强大支撑。
西集镇经济发展办公室的于洪丹科长则从深圳的产业政策执行力度和干部参与度上受到了深刻启发。深圳政策的精准设计、刚性执行以及高效监督,为副中心提升政策响应速度与落地效能树立了榜样。同时,深圳干部在产业社区建设中的主人翁姿态和职业价值感,也激励着副中心干部要更加深入地融入发展大局,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奉献精神推动副中心的发展。
针对副中心干部队伍的现状,于洪丹提出了系统性重塑干部培养路径的建议。通过创新培育机制、涵养内生动力、聚焦实战砺炼等措施,打造一支有理想、有视野、有活力、爱学习、爱思考、爱宣传、爱总结、能写、能说、能干、能协调、能上、能下的“三有”、“四爱”、“六能”干部队伍。
于家务回族乡综合办副主任、科长段旭武则从需求导向与问题导向出发,强调了摸清家底、明确方向的重要性。他提到,深圳在光明科学城建设前的深度调研,为副中心产业社区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副中心应通过对现有资源、现实需求、产业准入标准等问题的深度调研,为制定适宜政策和发展模式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段旭武也强调了顶层设计与系统规划的重要性。他建议副中心在建设产业社区时,可参考深圳“科研-小试-中试-制造”的空间划分模式,进行政策配套和基础设施配套的设计规划,确保产业功能与配套服务的完美结合。
最后,段旭武指出,副中心产业社区的建设需要坚持目标导向,分阶段压茬推进。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利用长时间的努力和实践,将产业社区的试点建成副中心标准的产业社区,最终成为京津冀产城融合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