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固态电池板块在市场中的领先地位开始有所调整,为之前未能及时入场的投资者提供了新的参与机会,这一时机显得尤为珍贵。
究其原因,固态电池技术正处于迅猛发展的初期阶段,其市场热度与关注度不断攀升,行情的反复与持续时间的延长,以及反弹力度的增强,都预示着这一领域的巨大潜力。只有当真正实现量产的公司崭露头角后,相关股价才可能逐渐趋于平稳。在此之前,每一次的技术回调,都被视为布局下一轮上涨行情的黄金机遇。
数据揭示,仅在过去的六个交易日里,专注于电池全产业链、且固态电池占比约四成的电池ETF(SH561910)迅速反弹超过7%,期间资金净流入超过7000万元,这明确显示出资金正在利用低位进行积极布局。
截至今年六月末,ETF所跟踪的CS电池指数的最新市盈率为24.89倍,这一数值处于近十年来的14.87%分位水平,意味着当前的估值比过去十年中85%以上的时间都更为低廉。这种低估状态往往预示着行业拐点即将到来,而固态电池正是推动这一转折的关键因素。
今年以来,全球范围内固态电池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层出不穷。例如,国轩高科成功贯通首条全固态实验线,产能达到0.2GWh,且实现设备与技术的全面国产化;宝马宣布其全固态电池车启动路测,标志着被誉为“动力电池圣杯”的技术首次在实际车辆中得到应用;北京纯锂、美国QuantumScape等公司也相继发布重要产品方案或工艺创新。
这些进展并非孤立的实验室成果,而是技术商业化的明确信号,资本市场对此反应迅速,固态电池概念股频频出现批量涨停。更重要的是,固态电池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单一产品,它正带动整个产业链从材料、设备到电池设计的全面升级。
据权威机构预测,到2030年,中国固态电池的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全球市场规模更可能达到12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5%。这种强劲的增长预期,为板块估值的修复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考虑到市场波动仍然较大,固态电池赛道尚未完全打开,因此,通过ETF布局产业链或许是一种平衡风险与机遇的明智选择。电池ETF(561910)紧密跟踪CS电池指数,其中固态电池概念股的权重占比接近40%,涵盖了如国轩高科、宁德时代等转型先锋企业,也纳入了恩捷股份、天赐材料等核心材料供应商,还延伸至阳光电源、三花智控等储能与设备领域的龙头企业,以及欣旺达、当升科技等固态电池领域的黑马企业。
这种多元化的投资组合,既能捕捉固态电池技术从0到1的突破性机会,又能分享锂电行业整合后盈利回升的整体收益。在技术拐点与估值洼地相遇之际,资本的回流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