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网络空间针对民营企业的恶意攻击事件频发,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中央网信办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的通知,明确将针对四类突出问题进行重点整治,包括恶意抹黑诋毁企业、恶意营销炒作等行为。
此次专项行动旨在打击网络谣言、虚假测评及敲诈勒索等不法行为,切实维护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这一举措的出台,正值多家民营企业因长期遭受网络不实言论攻击而纷纷发起反击的关键时刻。
零售业标杆胖东来近期成为舆论焦点,起因是其在处理一起消费者投诉时,因奖励投诉顾客500元并同时追责100万元而引发广泛争议。这起事件中,消费者在未核实检测结果的情况下便发布“商品质量问题”言论,导致相关品牌产品在全国范围内下架。胖东来通过一份长达53页的调查报告自证清白,并强调将对侵权行为采取高额追责措施。胖东来还积极寻求与专业维权团队合作,试图构建系统化的侵权打击机制。
同样遭受“黑嘴”攻击的还有运动品牌李宁。李宁品牌在近期发布声明称,遭遇了一系列通过断章取义、剪辑图片、曲解背景等手段捏造和散播的不实言论,这些言论对李宁品牌的声誉造成了严重损害。李宁表示,将依法追究相关侵权人的法律责任,并附上了律师声明。
汇源果汁也未能幸免于网络谣言的攻击。针对近期市场上流传的“走向末路、又被资本耍了、悲剧”等多篇不实言论,汇源果汁通过官方渠道发布了严正声明。声明指出,这些不实信息是恶意夸大事实、抹黑汇源果汁、诋毁民营企业及民族品牌的行为,已严重贬损了汇源果汁的品牌声誉及合法权益。事实上,自2022年重整成功以来,汇源果汁的经营情况持续改善,并获得了知名第三方机构认证的“100%果汁全国销量第一”的市场地位证明。
面对网络“黑嘴”的恶意攻击,民营企业陷入了两难境地:既要维护品牌声誉,又要避免舆论反噬。造谣容易维权难,企业在法律维权过程中需要举证实际损失,并需谨慎区分“正当维权”与“恶意投诉”。因此,不少企业开始从“被动挨打”转向“主动亮剑”,通过法律途径遏制恶意信息的传播。
中央网信办的专项行动为民营企业提供了政策层面的支持,将督促网站平台健全涉企信息内容管理机制,提升涉企网络侵权举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然而,要彻底摆脱“黑嘴”的困扰,企业还需构建更透明的信息沟通机制,并以产品力与社会责任等持续构建品牌信任度。这场声誉保卫战,不仅是民营企业的自救行动,更是网络生态治理的一次重要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