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年健康,作为体检行业的领军企业,近期在多个领域展现出了积极的动态。一方面,公司正加速推进AI医疗产品的创新,另一方面,则通过一系列的并购活动,不断扩大自身的业务版图。然而,这一系列举措背后,也伴随着商誉高企与业绩波动等风险。
在AI医疗领域,美年健康采取了“双轮驱动”策略,旨在实现从筛查到健康管理的全链条升级。依托数千万级的体检数据,公司构建了覆盖诊疗全链路的智能体系。在体检前的环节,通过引入“超声质控大模型”,AI技术能够实时规范医生的操作,自动识别病灶及质控误差,显著提升了甲状腺、乳腺等高频检查的效率。在体检过程中,“CT一扫多查”系统则通过单次低剂量的CT扫描,即可同步完成肺结节、冠心病及骨质疏松的风险评估,降低了筛查成本。体检后,借助“多智能体”平台,公司能够为用户提供血糖管理、营养方案等个性化的健康服务。
目前,美年健康已经形成了包括脑卒中风险评估、肺结节AI诊断等在内的十余项AI医疗产品矩阵,并推出了国内首个AI数智健管师“健康小美”。据相关机构测算,这些AI产品所筛出的异常人群,将衍生出庞大的专项健康管理需求,从而撬动慢病管理的增量市场。
在业务拓展方面,美年健康并未停下资本运作的脚步。继2023年10月收购13家区域体检机构后,公司在2025年4月再次抛出收购预案,计划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收购19家公司的股权,这些标的涉及衡阳美年、宁德美年等区域体检中心,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下沉市场的布局。然而,频繁的并购活动也推高了公司的商誉至50亿元,占净资产的比例高达45%。尽管公司表示,标的资产的平均市盈率约为12倍,低于行业水平,但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了27%,一季度的亏损更是扩大至2.75亿元,这为商誉减值埋下了隐患。
面对传统体检业务增速放缓的挑战,美年健康正全力转向健康管理这一万亿赛道。公司通过成立减重代谢中心、推出“三师共管”服务包等方式,试图以体重管理为突破口,打开代谢性疾病防治市场。据相关数据显示,预计到2028年,中国健康管理市场的规模将突破3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2.5%。
资本市场对美年健康的这一转型给予了积极的反馈。在某交易日,公司股价大涨6.72%,主力资金净流入3326万元。年内,公司还被纳入了“AI智能体”、“DeepSeek概念”等热点板块。有证券机构指出,美年健康海量的体检数据与AI场景落地能力构成了其核心壁垒。然而,如何将这千万级的流量转化为可持续的健康管理付费用户,仍需要公司在商业模式上进行突破。
尽管美年健康的战略雄心明确,即通过AI提升服务附加值,借并购扩大市场份额,最终从体检入口切入健康管理生态,但现实挑战仍不容忽视。高悬的商誉减值风险、紧绷的现金流、同业竞争问题以及个检占比不足30%等现状,都使得公司的转型成效尚待验证。医疗AI的规模化应用需要持续投入,而并购整合则对公司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