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邦智能宣布计划通过股份发行、可转债及现金支付收购英迪芯微控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消息一出,公司股票复牌即封涨停。然而,这一收购案背后却暗流涌动。
在停牌前夕,信邦智能股价已悄然走高,多家外资、基金及自然人股东精准布局,部分资金甚至已高位获利离场,这一系列操作引发市场关于内幕交易的猜测。
回顾信邦智能的发展历程,其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布局曾遭遇挫折。此次豪掷千金押注车规芯片领域,前景同样不容乐观。客户减产、价格战策略的实施,已使公司利润逼近亏损边缘。而观察整个车规芯片行业,无论是标的公司还是行业龙头,均深陷亏损泥潭,资金渴求迫切。
更令人瞩目的是,停牌前信邦智能股价的异常波动。自4月中下旬起,公司股价连续攀升,特别是在停牌前两个交易日,涨幅高达20.12%。在此期间,外资、基金及自然人股东名单频繁变动,部分新进股东如摩根士丹利、华夏中证机器人基金等,持股量显著增加。而自然人股东如王永红、朱宝庆、任长根则在股价高位消失,疑似成功套现。
面对股价抢跑、资金精准埋伏的质疑,市场人士指出,停牌前成交量的急剧放大及大涨后立即停牌,难掩重组消息提前泄露的嫌疑。有投行人士分析,外资精准进驻或存在特定资金借用外资通道进行潜伏的可能,以此逃避监管。
信邦智能作为一家以工业机器人及相关智能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近年来业绩承压。自2022年上市以来,公司净利润大幅下滑,2023年营收、净利双降,2024年虽营收增长33.59%,但净利润同比下降88.33%,勉强维持盈利。
此前,信邦智能因收购景胜科技未能如期实现规模化量产,导致商誉减值,业绩进一步受损。同时,为拓展海外新能源客户,公司采取以价换量策略,毛利率承压。境内个别客户放缓生产、投资计划,也导致公司汽车装备订单下降。
尽管行业境况不佳,且前次并购失利,但信邦智能并未止步。此次,它将目光投向了车规级芯片赛道。标的公司英迪芯微作为国内领先的车规级数模混合信号芯片及方案供应商,虽在汽车芯片领域累计出货量超过2.5亿颗,但同样面临亏损困境。
据公告显示,英迪芯微2024年实现营收5.84亿元,但净利润亏损2899.12万元。亏损原因主要为研发及销售团队规模扩张、股权激励等导致费用增加。值得注意的是,英迪芯微此前曾计划独立上市,目标为科创板,并已完成多轮融资,股东阵容豪华。然而,此次与信邦智能的重组,或使其独立上市计划落空。
不过,此次收购案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交易对手方、标的公司第一大股东ADK为美国上市公司控股子公司,交易流程需符合中、美两地监管要求。审计、评估等工作尚未完成,交易对价、支付方式等核心条款也未最终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