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股市场2024年度及2025年一季度的财报陆续揭晓,光伏行业的严峻挑战浮出水面。2024年,整个光伏领域普遍遭遇亏损,而步入2025年初,尽管“430”、“531”抢装潮推动硅片、电池片、组件价格大幅上扬,但行业财报依然难掩亏损态势。
据华夏能源网与华夏光伏(公众号hxgf3060)统计,今年一季度,五大光伏领军企业合计亏损额高达83.77亿元,每家企业的归母净亏损均超过13亿元。其中,通威股份(SH:600438)以25.93亿元的归母净亏损位居亏损榜首,而天合光能(SH:688599)亏损相对较少,为13.2亿元。
面对如此困境,光伏巨头们纷纷调整策略,以期在2025年实现业绩反转。关于市场走势,五大龙头企业预测基本一致,认为2025年全球光伏装机量将微幅增长。隆基绿能(SH:601012)指出,市场在2025-2026年将步入中低速增长阶段,面临的不确定性较多,可能维持持平或略增状态。晶澳科技(SZ:002459)与天合光能均看好中国市场在2025年的正向增长潜力。
晶澳科技预测,2025年全球装机展望在550GW至600GW之间,国内需求约占全球50%份额。而晶科能源(SH:688223)则从长远视角分析,认为AI驱动、绿色电力需求将持续旺盛,光伏长期需求看好,行业将逐渐走出亏损,进入盈亏平衡乃至盈利阶段。
在战略调整方面,各领军企业不再单纯追求市占率,而是更加注重利润水平的提升。隆基绿能推出针对地面电站市场的Hi-MO9产品,并加速BC产能升级,计划年底前BC二代产能增至50GW。天合光能则在坚持TOPCon主流技术的同时,推动技术迭代,计划2025年6月投产TOPCon2.0,并探索TBC与HJT技术。
晶科能源计划今年完成40%以上产能的升级改造,并通过技术创新保持行业领先。晶澳科技则在提升TOPCon效率的同时,考虑投入BC产能,并在各环节努力提升转化效率、优化降本。各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尤其是在欧洲、澳洲等利润较高的市场寻求更大市占率。
在探索新增长曲线方面,储能业务成为多家企业的重点发展方向。晶科能源2024年实现储能系统出货突破1GWh,2025年目标出货6GWh。天合光能则全力打造多个盈利增长点,包括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及数字能源服务业务,2025年储能出货量目标为8-10GWh,系统解决方案及数字能源服务业务营收占比计划达到50%以上。
天合光能2024年储能业务出货量达4.3GWh,营收23.35亿元,毛利率显著提升。公司表示,未来将在巩固欧洲市场的基础上,加大美国、拉美、亚太市场的储能业务规模,预计2025年海外储能出货量将形成数倍增长。
整体而言,面对行业困境,光伏领军企业正通过技术创新、市场拓展与业务多元化等策略,积极寻求转型与突破,以期在2025年实现业绩反转与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