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DeepSeek热潮后,大厂AI竞争回归初心还是新起点?

   时间:2025-05-08 18:58:13 来源:钛媒体APP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AI领域,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在过去百日内席卷而来,其核心正是DeepSeek R1的横空出世。这款由新兴AI公司DeepSeek推出的模型,不仅展示了中国AI技术的强大实力,更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AI发展方向的深刻变革。

DeepSeek R1自1月20日发布以来,仅用了短短三个多月,就创造了业界奇迹。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至3月,其同名APP的月活跃用户数已超过1.9亿,成为国内用户量最大的AI原生应用。这一爆发式的增长,让科技巨头们首次正视了AI面向消费者的巨大潜力。

腾讯和百度迅速行动,全面接入了DeepSeek。腾讯旗下的元宝应用,在DeepSeek的助力下,一度超越其他竞争对手,登顶苹果免费应用下载榜。而阿里巴巴和字节跳动则选择了不同的道路,阿里倾向于自研模型并加大对C端的投入,字节跳动则进一步强化了抖音与豆包的联动,试图扩大规模效应。

然而,随着DeepSeek热潮的逐渐平息,科技巨头们的竞争态势似乎又回到了起点。豆包重新夺回了AI原生应用下载量第一的宝座,而元宝则后劲不足,跌出了前20名。阿里对C端的重视尚未有更大动作,百度则坚持不投流,缓慢前行。

尽管C端应用下载量的排名频繁变动,但不可否认的是,所有科技巨头都从DeepSeek现象中受益匪浅。一方面,DeepSeek的火爆带动了资本市场重新关注中国科技巨头,为它们带来了新的价值重估机遇。另一方面,DeepSeek的冲击也让“AI六小虎”等初创公司几乎失去了融资的声音,凸显出大模型之战已进入巨头游戏阶段。

DeepSeek如同一面镜子,不仅映照出了AI大战新阶段的关键要素,也让科技巨头们看清了自己的重心所在。字节跳动继续扩大豆包的规模,阿里巴巴追求开源模型的领先地位,而腾讯则展现出通过微信流量导流AI的新策略。

腾讯成为这场竞争中最为激进的一方。作为首家将DeepSeek接入自家C端主力产品的科技巨头,腾讯元宝不仅借助DeepSeek的流量红利,还通过微信、QQ等产品的导流,以及不计成本的投流,迅速聚集了大量用户。根据AppGrowing数据,元宝在接入DeepSeek后的投放金额远超其他竞争对手。

百度随后也在自家C端应用百度APP和文小言中接入了DeepSeek,但由于投流策略的不同,文小言的月活用户数并未实现增长。阿里和字节跳动则基本抵御住了DeepSeek的诱惑,除了在部分小众应用上接入外,并未在主力产品上跟进。

字节跳动通过加强豆包的深度思考功能和与抖音内容生态的联动,来增强用户粘性。阿里则更关注模型性能的比拼,在追求AGI的长期主义道路上,不介意短期的流量得失。尽管通义千问逐渐加大了广告投入,但其月活用户数的增长幅度仍不及元宝和豆包。

DeepSeek现象不仅改变了科技巨头们的竞争态势,也引发了资本市场的重新审视。随着DeepSeek的火爆,中国科技股迎来反弹,阿里、腾讯、百度的股价均有所上涨。字节跳动的估值也重回高位,其AI业务豆包的成长潜力成为投资机构推高估值的重要因素。

苹果AI的合作名单中也出现了阿里的身影,这进一步凸显了科技巨头在AI领域的优势地位。苹果对服务稳定性的高要求,使得一般AI公司难以支持其所需的人力和经验,科技巨头因此成为苹果最理想的合作伙伴。

然而,随着DeepSeek竞争压力的加大,外界也看清了当下大模型竞争的资本游戏本质。零一万物等初创公司开始调整策略,放弃追求AGI,李开复甚至预测中国大模型领域的格局将收敛至DeepSeek、阿里巴巴、字节跳动三家。

尽管如此,大厂对DeepSeek的热情也开始消退。随着各家AI应用中加入深度思考功能,用户对接入DeepSeek的好奇心开始消退,试用型用户的留存率较低。同时,科技巨头们也在着手研发自有模型,开始一步步疏离DeepSeek。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甚至开始吐槽DeepSeek,称其能力有限且价格昂贵。字节和阿里在新模型中主打性价比优势,但仅靠性价比还不足以打开市场。科技巨头们开始从组织和人才两方面调整布局,寻求创新突破。

如今,科技巨头们在AI领域的竞争节奏正面临新的变数——DeepSeek R2的即将发布。这不仅对DeepSeek是一大考验,也对所有科技巨头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场AI大战中,谁能最终脱颖而出,让我们拭目以待。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