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关美国芯片巨头英伟达(Nvidia)在中国市场面临挑战的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据悉,由于美国对中国实施的出口限制,英伟达的高端H20芯片无法顺利进入中国市场,这一消息引发了业界对于英伟达如何维持其在中国市场地位的猜测。
有传闻称,为了应对这一困境,英伟达正在秘密制定“B计划”,旨在保护其在中国市场的CUDA生态系统。据传,该计划可能包括在中国探索建立合资企业的可能性,甚至考虑将其在中国的业务进行分拆。
然而,面对这些传闻,英伟达方面迅速作出回应,坚称这些报道毫无根据。“这些说法纯属无稽之谈,将无端的猜测和谣言作为事实发表是不负责任的。”一位英伟达发言人表示。
作为一家成立于1993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圣克拉拉的领先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英伟达在图形处理单元(GPU)领域享有盛誉。自1999年发明基于GPU的图形加速技术以来,英伟达不仅推动了PC游戏行业的崛起,还为现代人工智能计算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英伟达凭借在元宇宙、加密货币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的布局,成为了AI计算芯片领域的佼佼者。其GPU产品,尤其是A100和H100系列,已成为训练大型AI模型不可或缺的工具,为亚马逊、微软和谷歌等科技巨头提供了关键的计算基础设施。
英伟达在AI领域的领先地位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其AI芯片占据了全球计算市场销售额的70%至80%。2023年5月,英伟达的市值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成为首家达到这一里程碑的芯片制造商,也是美国第七家市值达到万亿美元的公司。2024年6月5日,英伟达市值更是一度超越苹果,达到3万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第二的上市公司,仅次于微软。
然而,随着美国与中国科技领域紧张关系的升级,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也面临了严峻的挑战。为了遏制中国在超级计算机等潜在军事应用领域的进步,美国政府实施了严格的半导体出口管制。2025年4月,在美国总统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美国政府无限期禁止了英伟达H20芯片对中国的出口,除非获得特别许可。这一禁令还涵盖了以色列和其他一些国家。
英伟达在一份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文件中透露,由于H20芯片被禁,该公司在2025年第一季度记录了高达55亿美元的减值损失。分析师预计,今年英伟达可能会因此损失140亿至180亿美元的收入,其中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可能会大幅下滑至个位数的低水平。尽管如此,中国仍是英伟达的重要市场之一,2023年英伟达在中国的收入达到创纪录的171亿美元,同比增长66%。
面对重重困难,英伟达并未放弃中国市场。2025年4月,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访问了中国北京和上海,与高层官员会面,强调了公司遵守规定的同时继续为中国市场提供服务的决心。他呼吁加强国际间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并重申了中国在英伟达全球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自1990年代末进入中国以来,英伟达已在中国市场深耕近30年,拥有近4000名中国员工,并在北京、上海、深圳和香港等地设有办事处。公司员工的流失率极低,年离职率仅为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