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进一步加强程序化交易的监管力度,推动其规范有序发展,并有效维护证券交易的稳定与市场公平性,上海证券交易所(上交所)正式对外公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该《细则》业已获得中国证监会的批准,并将于2025年7月7日起正式实施。
根据《细则》内容,上交所将对程序化交易实施严格的实时监控机制,尤其关注那些瞬时申报速率异常、频繁瞬时撤单、频繁拉抬打压股价以及短时间内大额成交等异常交易行为。对于那些接近监管指标且多次实施同类型交易行为,以及试图通过拆分产品来规避监管的行为,也将被纳入监管视野。
在应对程序化交易可能引发的市场异常波动方面,《细则》明确了上交所的处置权限。一旦因程序化交易导致证券交易出现重大异常波动,或因不可抗力等突发事件可能影响交易正常进行时,上交所将有权按照业务规则采取限制交易、停牌停市等措施。同时,《细则》还就异常交易行为的监管协同安排进行了详细说明。
对于投资者而言,《细则》也提出了具体的监管措施。一旦发生程序化异常交易行为,上交所将根据业务规则对投资者采取相应的自律监管措施或纪律处分。对于一个月内多次发生异常交易行为的投资者,上交所将要求其指定交易会员暂停其使用上交所主机托管资源。对于因异常交易行为被采取暂停或限制账户交易措施的投资者,上交所还将视情况通报中国证监会相关派出机构、证券业协会、基金业协会等,并协同采取现场检查、约谈提醒等措施。
在高频交易管理方面,《细则》也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和监管安排。将单个账户每秒申报、撤单的最高笔数达到300笔以上,或单日申报、撤单的最高笔数达到20000笔以上的交易行为认定为高频交易。对于高频交易,将实施额外的报告要求、从严管理异常交易行为,并实行差异化收费标准。
机构投资者在程序化交易中的责任也被《细则》所强调。机构应对程序化交易进行全程管理,建立健全合规风控制度和交易监控系统,并确保相关责任人员对交易合规性进行严格的审查、监督和检查。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证券交易所(深交所)也于近期正式发布了《深圳证券交易所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并就相关配套业务规则向社会征求意见。两份《实施细则》均围绕强化监管、防范风险、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展开,旨在通过“趋利避害、突出公平、从严监管、规范发展”的总体思路,对程序化交易的报告管理、交易行为管理、信息系统管理、高频交易管理、深股通管理以及监督检查等方面作出详细规定,以确保制度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此次《细则》的发布和实施,不仅是对程序化交易监管的一次全面升级,更是对市场公平性和交易秩序的有力维护。通过严格的实时监控、明确的监管措施以及差异化的高频交易管理,上交所和深交所正携手构建一个更加健康、稳定、有序的资本市场环境。
随着《细则》的逐步落地,预计程序化交易将更加规范,市场异常交易行为将得到有效遏制,为投资者提供一个更加公平、透明的交易平台。同时,这也将促进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优质的金融服务。
通过加强机构投资者的合规管理和交易监控,也将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的整体风控水平,为市场的健康运行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