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机器人产业深度剖析:Figure、Optimus与宇树,未来之路何在?

   时间:2025-04-01 14:50:12 来源:ITBEAR作者: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上海章和投资董事长高国垒分享了他参加美国Figure Robotics创始人Brett Adcock内部交流会后的心得,对机器人产业提出了十点独到见解。

首先,关于估值对比,高国垒指出宇树科技与Figure存在显著差异。宇树科技,凭借一次意外走红,最新一轮融资后估值达到80亿人民币,而成立仅两年多的Figure,最近融资15亿美元,投后估值高达395亿美元,两者显然不在同一量级。

谈及工厂中的“机器人”,高国垒揭示了一个辨别小技巧:被围栏围住的“机器人”实为自动化设备,缺乏智能,而真正具备智能的机器人则无需围栏。这一观察直击当前机器人应用现状。

高国垒进一步指出,机器人领域新旧概念混淆严重。传统自动化设备与现代的具身智能机器人概念不同,但网络上两者常被混为一谈,导致公众认知模糊。例如,A股“机器人”公司和港股“越疆”、“优必选”虽各有特色,但早期均涉足自动化设备领域,现今则积极布局智能机器人。

关于人形机器人的成本问题,高国垒直言不讳,追求“人形”意味着额外成本。尽管Figure通过创新工艺大幅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但人形机器人仍面临安全与实用性挑战,目前仅适用于特定场景。宇树科技的双足机器人虽受春晚热捧,但主要应用于科研机构,实际应用尚不成熟。

对于机器人与自动化设备的未来,高国垒认为,在封闭、循环工作场景下,自动化机械臂仍将保持优势。即使机器人技术成熟且价格合理,自动化设备市场依旧广阔。

针对Optimus和Figure等机器人的通用性问题,高国垒指出,尽管马斯克和Figure均与工业界合作,但现阶段的机器人仅能适应特定工作场景,远未达到通用标准。

关于宇树人形机器人未来成本趋势,高国垒持谨慎态度。他认为,随着软硬件性能的提升,成本未必会持续下降,尤其是当机器人需要执行更多灵巧动作时。

自动驾驶与人形机器人的成熟顺序也是讨论热点。高国垒认为,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将早于通用人形机器人。特斯拉FSD入华虽遇挑战,但自动驾驶的全球发展趋势已日益明显。

最后,高国垒呼吁公众理性看待宇树机器人及其创始人王兴兴。春晚和座谈会让宇树机器人备受瞩目,但高国垒提醒,尽管王兴兴展示了机器人“720度回旋踢”等技能,这仍属封闭场景下的单一展示,人形机器人和王兴兴本人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高国垒作为资深投资人及多家上市公司高管,其见解为机器人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视角。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