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瞳科技近期发布的2024财年年报显示,公司业绩遭遇了滑铁卢。在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期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6亿元,与上一年度相比下降了23.34%。更令人瞩目的是,公司归属母公司的净亏损达到了2.55亿元,同比扩大了92.75%。这一连串的数字,无疑给市场投下了一颗震撼弹。
回顾过去,鹰瞳科技曾在2023年展现出一定的增长势头。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该公司2023年营收为2.04亿元,同比增长79.46%,尽管净利润仍为负数(-1.33亿元),但亏损幅度同比缩减了26.37%。然而,进入2024年,鹰瞳科技却陷入了营收与净利润双降的困境,这已经是公司连续第六年出现净亏损。
作为曾经的“医疗AI第一股”,鹰瞳科技的技术实力一直备受瞩目。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张大磊曾表示,鹰瞳Airdoc致力于将人工智能赋能医疗,实现普惠医疗。然而,现实却给鹰瞳科技的造血之路设置了重重障碍。
从2019年至2024年,鹰瞳科技的归母净利润累计亏损达到了8.78亿元。面对这一困境,公司需要深入反思并调整发展战略。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鹰瞳科技在研发支出上的逐年减少以及行政支出的逐年增加。2023年,公司科技研发开支为1.12亿元,同比减少了11.11%;而到了2024年,这一数字进一步减少至1.017亿元。与此同时,行政开支却持续上涨,从2023年的1.02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1.116亿元。
这种支出结构的变化对于以技术为核心驱动的企业而言,无疑是非常不利的。鹰瞳科技的优势在于其技术实力,拥有深度学习算法核心技术和全球领先的视网膜技术专利。然而,持续减少的研发支出可能会削弱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尽管技术研发往往意味着漫长的回报周期,但对于鹰瞳科技而言,保持研发的投入是向市场展示未来潜力的关键。在这个前提下,鹰瞳科技需要重新审视其支出结构,确保研发端能够持续发力。
除了研发支出的问题外,鹰瞳科技在业务运营能力上也需要加强。根据财报数据显示,公司存货周转天数从2021年的46天逐年上升至2024年的187天。这意味着鹰瞳科技在经营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库存管理、销售能力和管理能力。
然而,尽管面临诸多挑战,鹰瞳科技也并非没有机遇。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领域对AI的需求日益增长。鹰瞳科技作为AI医疗的先行者,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行业经验。今年2月,鹰瞳Airdoc宣布自主研发的万语医疗大模型完成焕新升级,并接入了Deepseek R1模型。这一升级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临床诊断效率和准确率,为用户提供更专业的报告解读和个性化的健康管理体验。
然而,Deepseek的开源性质也意味着鹰瞳科技需要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其他AI医疗企业同样可以接入Deepseek模型,从而获得技术上的提升。因此,鹰瞳科技需要不断创新和突破,以保持其在AI医疗领域的领先地位。
近视防控领域和海外市场也是鹰瞳科技的重要机遇。随着近视人数的不断增加和海外医疗市场对AI技术的需求增长,鹰瞳科技有望在这些领域实现新的增长。然而,这也需要公司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能力。
在近视防控领域,鹰瞳科技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近视防控AI产品使用次数和服务用户数量均实现了大幅增长。然而,面对传统眼科医疗机构和品牌商的激烈竞争,鹰瞳科技需要更加注重B端市场的赋能和拓展。
在海外市场方面,鹰瞳科技已经获得了欧盟医疗器械法规(CEMDR)的认证,能够进入欧洲医疗市场。然而,目前公司的海外市场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且市场份额并不突出。因此,鹰瞳科技需要进一步加强在海外市场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