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咖啡贸易商陈俊先在这个产季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他形容这是从业以来“最为艰难和混乱”的时期。
从清晨7点到夜晚11点,陈俊先的身影穿梭于各个鲜果处理厂、自家工厂及仓库之间,电话铃声几乎未曾间断。他的日常围绕着三大核心任务:寻找货源、销售产品以及价格谈判。在我们通话的两个小时内,至少有三通来自采购商的电话打进来,询价的内容千篇一律:今日的报价以及可供货的数量。长时间的忙碌让他感到脚部麻木,这已成为他日常生活的常态。
这一切的根源在于咖啡豆价格的急剧上涨。作为全球三大咖啡产地之一的巴西,其咖啡产量下滑导致了咖啡期货价格自去年以来持续攀升,直至创下历史新高,最高达到每磅440美分,与去年11月的270.72美分相比,涨幅超过62%。
云南咖啡豆的价格也随之飙升,雀巢在当地的收购价高达每公斤64.5元,几乎是去年产季价格的两倍。
尽管外界认为这是云南豆替代进口豆的良机,但陈俊先却感觉生意比去年更加艰难。在涨价潮中,作为中游的生豆加工贸易商,他感觉自己像一块被多方挤压的海绵。一方面,紧盯期货行情的咖农和加工厂不断提高鲜果和带壳豆的出货价,甚至不惜违约;另一方面,客户对采购价持压,而期货市场上的投机者则像一股不稳定的力量,时而加剧挤压,时而放松导致价格骤跌。在这难以预测的压力下,陈俊先努力维持着公司的运营。
陈俊先表示,今年的产季从一开始就给了他“当头一棒”。由于自家庄园的鲜果产量有限,他们需要从市场上采购鲜果或带壳豆进行加工。往年咖啡生豆价格较低时,他们会提前收购,但由于今年价格一开始就高达每公斤38至39元,他们变得谨慎起来,基本上是客户下单并签订合同后,再去收购原材料。然而,原材料价格的快速上涨让他们措手不及,交货时的成本远高于销售价,导致每公斤亏损4元多。
陈俊先坦言,他们不敢囤货。他认为云南生豆的正常价位是每公斤38至40元,考虑到不同产地咖啡豆的地理风味特性决定了其市场价位,他担心如果品牌开始观望,价格会下跌,导致货物积压。他表示,自己没有足够的资本去冒险,因此选择求稳,赚取合理的几毛钱利润。
他提到,云南咖啡豆价格高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国内咖啡需求远大于供应,推动了市场价格上涨。同时,由于海运问题,咖啡豆出口遭遇低谷期。而国内市场方面,随着瑞幸、蜜雪冰城等连锁品牌的进入,云南豆的采购量增加,但价格上涨也才两三年,咖农虽然正在扩种咖啡树,但咖啡需要3至4年才挂果,7至8年才到挂果旺季,因此大部分豆子在国内市场被消化,外贸减少了近90%。
今年还是咖啡豆产量的小年,加上去年云南遭遇干旱和洪涝,整个产季可能会减产30%。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价格的上涨。陈俊先表示,他也考虑过通过期货来对冲风险,但这对他们来说很难,因为需要国外经营主体,并将资金换成美元流转。
价格上涨后,陈俊先发现咖农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往年他们会因为鲜果质量不达标而被扣款,但今年咖农变得更加强硬,即使鲜果质量不佳,也有人愿意购买。因此,他们更倾向于购买带壳豆,以减少资金压力。然而,即使如此,他们的资金运转周期也要两周,这让他们感到非常崩溃。
为了寻找足够的咖啡豆,陈俊先的公司全员出动,从质检到财务,甚至烘焙厂的同事都被派去支援。他们每天早早起床,前往各个鲜果处理站和加工厂找货,忙到深夜才回家。然而,即使如此,他们仍然面临货源紧张的问题。
陈俊先表示,品牌方也非常着急。由于价格变化太大,他们只敢小批量采购。然而,当更多人前往鲜果处理厂和生豆加工厂扫货时,农户会提高价格,供应商之间也会竞价,最终导致市场价上升。
2月21日,咖啡生豆期货价格开始下跌后,陈俊先的日子更加难过。上游供应商只涨不跌,而品牌客户则希望报价能随期货价格下降。这导致他们的压力倍增,周末都在忙着收货。
陈俊先认为,咖啡豆价格一味上涨对云南咖啡并不一定是好事。他担心咖农盲目种植,几年后产量激增,而市场需求无法跟上,导致价格下跌,伤害上游产业。他表示,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他们愿意舍弃一些前期利润,以稳定业绩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