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子商务的浩瀚星空中,亚马逊曾以线上书店的身份崛起,却一度因物流瓶颈而步履蹒跚。1999年,面对如潮水般的投诉,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在西雅图总部的一间会议室里,凝视着布满红线的物流地图,发出了振聋发聩的一问:“如果我们连一箱书都送不好,凭什么征服世界?”
这一问,问出了一个近乎疯狂的想法——自建物流帝国,即后来的Fulfillment by Amazon(FBA)。2006年,FBA正式上线,它不仅解决了亚马逊自身的物流难题,更为第三方卖家提供了一个共享仓库和配送网络的平台。这一创新之举,如同一把利剑,划破了电商物流的阴霾。
然而,在FBA光芒四射的背后,是第三方海外仓的悄然崛起。早在2002年之前,海外仓多以留学生或小规模商家自发组织的简易仓储空间形式存在,它们如同星星之火,在亚马逊FBA的引领下,逐渐点燃了第三方海外仓服务商的燎原之势。这些服务商独立于电商平台,提供更为灵活的仓储和物流解决方案,填补了FBA在服务范围上的不足。
时光荏苒,海外仓已步入规范化发展的快车道。特别是在今年,关税的利刃高悬,迫使更多跨境卖家寻求极致的本地化策略,第三方海外仓因此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菜鸟、京东等巨头纷纷布局海外仓,扩大仓储面积,提升自动化水平,海外仓正经历着一轮前所未有的红利期。
回望历史,2013年圣诞季的暴雪,既是对仓储物流的考验,也是FBA实力的证明。在那场突如其来的暴雪中,亚马逊仓库灯火通明,每小时处理30万件包裹,展现了强大的实力和可靠性。然而,随着FBA规模的扩大,费用上涨、规则复杂等问题也随之而来,跨境商家们开始寻求更多选择。
此时,第三方海外仓以其灵活性和成本优势,逐渐赢得商家的青睐。与FBA相比,第三方海外仓在大型商品、季节性商品以及库存周转慢的商品上,仓储费用更具优势。这不仅降低了卖家的运营成本,还提高了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第三方海外仓还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服务,如一件代发、FBA转运等,满足了商家的多样化需求。
新冠疫情的爆发,更是加速了跨境电商物流的迭代。亚马逊订单量暴涨,FBA仓库一度告急,配送延误激增。面对绝境,FBA加速智能化改造,仓库机器人数量激增,AI预测系统提升库存周转率,卫星仓库深入社区实现“当日达”。与此同时,第三方海外仓也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更多企业开始升级、被看见,为中小跨境电商企业提供一站式海外仓配套服务。
如今,跨境电商持续增长,商家对海外仓的需求日益旺盛。据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到2.63万亿元,增长10.8%。海外仓市场也迎来了狂飙式的爆发式增长,仅美国一地新增海外仓面积就突破200万平方米。欧美补库需求的增加,进一步拉高了仓储需求,推动了海外仓的快速发展。
在乌卡时代(VUCA),全球贸易风云变幻,关税政策频繁调整,跨境商家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海外仓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物流解决方案,开始成为商家的首选项。使用海外仓备货,可以有效降低关税对单件商品成本的影响,保持竞争力。同时,海外仓模式还具有物流时效性强的优势,能够减少常规空派、海派可能因天气、港口拥堵等原因造成的延误,实现本地快速发货。
面对全球物流市场的新变化,跨境商家需要全盘考虑,建立更为完善的物流体系。一方面,“China+N”的货源地策略需要考虑如何在美国本土建立集货分拨枢纽;另一方面,“分区+梯度库存”将成为主流模式,海外仓服务商需要在美国多个区域布局大面积仓库,以满足市场需求。
然而,海外仓价格的上涨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选址的稀缺性、库存管理、淡旺季等因素的影响,海外仓的供需关系将发生变化。电商卖家的竞争态势也将因此出现分化,分仓履约网络将成为大卖家与小卖家之间差距进一步拉大的关键因素。
在电商物流的激烈竞争中,海外仓正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跨境商家的新宠。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变化,海外仓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引领电商物流的新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