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场传言通威股份旗下永祥股份或将涉足“颗粒硅”生产,起因是其公开了一份环评报告。蓝鲸新闻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
在名为《四川永祥新能源有限公司二期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的文件中,并未直接提及“颗粒硅”,但确实披露了总投资4亿元的技改项目,旨在提升产品多元化。项目包括新增1万吨/年高纯多晶硅生产线和1万吨/年粒状硅中试线,最终形成10.1万吨/年的多晶硅产能,其中包含1万吨/年的太阳能级粒状硅。
面对外界的猜测,通威股份迅速回应,称该项目所产的为“粒状硅”,是用于增强棒状硅竞争优势的研发项目,并强调该技术拥有独立的技术路径,与其他技术方案存在显著差异。然而,出于知识产权保护及商业机密考虑,通威并未透露更多关于“粒状硅”的具体信息。
在光伏行业内,“粒状硅”似乎仍是一个神秘的存在。多位光伏人士表示对“粒状硅”并不了解,更不清楚其与“颗粒硅”是否为同一工艺,以及两者之间的优劣对比。
通威股份长期以来专注于棒状硅的生产,此次试水“粒状硅”引发了广泛关注。某光伏组件企业人士分析,尽管棒状硅在市占率和品质上更具优势,但在光伏价格战的压力下,降本成为企业保住利润的关键。近期,颗粒硅市场销售的提升也反映了这一趋势。
以协鑫科技为例,其专注于颗粒硅的生产,尽管2024年上半年财报显示毛利为负,但颗粒硅的生产现金成本已大幅下降,且公司已彻底退出西门子法多晶硅的相关投资,全力发展颗粒硅产业。
目前,光伏用硅料主要以颗粒硅与棒状硅为主。棒状硅料因高纯度和优良的电学、光学性能,在高端应用场景中占据优势。而颗粒硅则因其成本优势,在生产过程中综合电耗更低,且能节约硅芯、人工和折旧等成本,同时在拉棒环节提高效率。
然而,颗粒硅仍存在杂质含量相对高、生产可控性弱等问题,因此通常作为掺杂使用。尽管如此,近年来颗粒硅的市场份额仍有所上升,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计,到2025年,颗粒硅市场占有率有望达到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