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观众对于电影角色的共鸣点似乎发生了微妙的变化。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以哪吒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豪言壮语,点燃了无数观众的心。然而,五年后,《哪吒之魔童闹海》上映时,观众讨论的热度不再仅仅聚焦于哪吒这样的天生英雄,而是更多地转向了申公豹这样的“小镇做题家”,甚至是剧中几乎被忽视的土拨鼠家族和陈塘关的普通百姓。
社交媒体上,关于“申公豹战三龙”、“哪吒收土拨鼠”、“火烧陈塘关”等片段的讨论层出不穷,评论区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成为了最常见的留言。这一趋势引发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何我们越来越能与那些默默无闻的普通人产生共鸣,而非那些通过努力逆袭的成功者?
为了寻找答案,有人向全球热门的AI聊天工具DeepSeek提出了这个问题。DeepSeek不仅给出了人们预期中的答案,如“普通人的故事更贴近我们的生活”等,还进一步提出,随着社会发展,“平凡”的定义已悄然改变。它不再等同于平庸,而是象征着一种真实、踏实的生活态度。普通人的故事展现了平凡生活的意义与价值,而成功者的故事虽光鲜亮丽,却往往伴随着巨大的牺牲。
当被问及谁是默默无闻的普通人时,DeepSeek的回答令人意外。在环卫工、社区护工、乡村教师等传统答案之前,它提到了外卖员、快递员和网约车司机这一“铁人三项”。这些群体因其庞大的数量和广泛的代表性,更容易引起大众的共情。
围绕这些群体的争议现象,DeepSeek逐一进行了分析。关于收入水平,它指出,这些群体的收入通常由底薪、计件工资和补贴组成,具体数额因地区、平台、工作时长和接单量而异。同时,也考虑到了网约车司机的运营成本、外卖员的超长工时和快递员的派件量波动等因素。至于平台为何不能直接提升员工待遇,DeepSeek提到了成本压力、商业模式依赖和市场竞争等多重因素。
以美团、滴滴和顺丰为例,这些平台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拥有高额利润。微薄的经营利润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平台在提高一线员工薪资方面捉襟见肘。这不仅束缚了平台,也注定了它们无法慷慨地提高员工的薪资水平。
尽管外界对这些群体的关注和同情声量很高,但真正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却寥寥无几。打赏等个人善意行为并不多见,这体现了社会共情与实际行动之间的脱节。面对这一问题,DeepSeek提出了包括优化工作条件、完善保障体系、增强情感联结等在内的多项措施,以短期内提升这些新就业群体的幸福感。
对于平台应承担的责任,DeepSeek从法律、道德和实际操作等多个角度进行了阐述。它指出,算法和善意并非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算法是平台运营的技术核心,而善意则是平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然而,现实中,平台算法往往给一线员工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尽管一些平台正在尝试改变,如美团成立算法顾问委员会等,但这些努力是否足以改变现状,仍值得商榷。网约车行业的复苏背后,同样隐藏着算法黑箱、层层抽佣等问题。这些平台上的司机,在追求更高收入的同时,也面临着系统性的压迫。
当被问及公众对这些群体的共情是否是对平台机制的反抗时,DeepSeek的回答毫不避讳地表达了对平台的不满。它指出,公众的共情虽然能够形成舆论浪潮,迫使平台做出有限让步,但想要消除系统性压迫,仍需更多的行动和组织变革。
在这个时代,我们对那些默默无闻的普通人的共情,不仅是对平凡的重新审视,更是对生活本质的追寻。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这些群体时,我们不仅看到了他们的艰辛与不易,更看到了社会共情的力量。然而,要真正改变现状,仍需我们共同努力。